YHeml基因转化香蕉提高其抗冷性的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fyw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之一。低温是影响香蕉品质、产量及种植范围的重要限制因子。栽培香蕉多为三倍体,不能形成可育的种子,因而,通常只能依靠无性繁殖。这一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很难利用传统的实生育种方法进行遗传改良。相反,近年来组织培养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使香蕉的品种改良得以实现且更加容易。  人们早就发现,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着5-氨基乙酰丙酸(ALA)。上世纪末,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低浓度ALA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增强作物抗逆性。前人创造性地将拟南芥HemA1基因光敏型启动子与酿酒酵母菌ALA合酶编码基因Hem构建在一起,形成一个光控制的Hem1基因(YHem1)。将YHem1转入烟草、拟南芥以及草莓等作物中,可以提高植物叶片光合能力,增加植株耐盐性。但是YHem1是否能够转入香蕉,并且提高植株耐冷性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本研究拟将YHem1基因转入香蕉假茎薄片中,通过优化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筛选抗性不定芽,通过GUS染色与分子检测,获得转基因香蕉植株。所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以‘巴西’香蕉(Musananacv.‘Brazil’)假茎横切薄片为外植体,通过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外植体和暗培养时间比较,优化了香蕉不定芽再生体系。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香蕉薄片再生率最高可达到95%,首先要选择5代以前的香蕉植株,其次在MS基本培养基中附加0.1mg/LNAA、3mg/L6-BA和2.0mg/LAgNO3,最后要经过2周的暗培养时间。将得到的长至2-3cm的不定芽切下置于MS+0.4mg/LNAA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可得到完整的植株。  2.在上述再生体系基础上,研究了影响香蕉遗传转化的几个因素,如:浸染辅助方法、Km浓度以及共培养条件等,优化了香蕉遗传转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拟南芥emA1基因启动子控制的酿酒酵母ALA合酶基因(Hem1)质粒的农杆菌液(OD600=0.8~1)中侵染30min(震荡侵染10min静置20min),且在添加100μmol/LAS和2mg/LPro的共培养基中暗培养4~6d,250mg/L卡那霉素和500mg/L羧苄青霉素筛选3周,获得了7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  3.利用以上实验得到的香蕉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共得到15个抗性芽(抗性芽再生率约为20%),7株香蕉抗性苗,经GUS染色检测得到5株GUS+植株;经PCR检测证明3株苗同时转入了HemA1启动子基因和HemⅠ目的基因;经过RT-PCR检测YHemⅠ在其中的2株中得到过量表达。内源ALA含量测定表明,转基因植株可以过量合成ALA,其内源ALA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植株。  4对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在25℃常温和7℃低温胁迫1.5h后的香蕉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OJIP)及820nm光吸收曲线分析结果发现,转基因植株的SPAD值显著高于野生性植株。低温胁迫后,野生型的OJIP相明显下降,但转基因株系各相仍保持了较高的荧光值;利用多功能植物效率仪(M-PEA)测定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前后,转基因香蕉叶片单位面积吸收的(ABS/CS)、捕获的(TRo/CS)、传递的(ETo/CS)能量以及光合性能指数(PIABS和PIcs)均高于野生型;低温胁迫后,PSI反应中心的氧化速率和再还原速率均不同程度的高于野生型,同时以热量形式耗散的能量(DIo/RC)下降,这些都表明过量合成ALA保护了逆境条件下香蕉叶片光合电子传递和能量转换,保护光合产物的积累,也就是提高了香蕉植株的抗低温能力。
其他文献
茶园土壤-根系-微生物三者密切联系且相互影响构成了茶树根际环境,其作为茶树摄取营养的主要场所,根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对茶树的生长都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植物内生真菌被人们广泛关注,继而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对于其他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情况,茶树内生真菌的研究起步较晚。本研究以无性系品种‘龙井长叶’茶树为材料,通过对真菌ITS区段进行鉴定,首次结合茶树根际土壤真菌和根系内生真菌,在不同季节下
渭北地区是陕西省的第二粮仓,但该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较突出,土壤犁底层容重较大,内涝灾害和土壤次生盐渍化比较严重。目前,对渭北地区土壤盐碱化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卤泊滩展开
萝卜(RaphanussativusL.)是十字花科萝卜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萝卜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位居
该文通过盆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的土壤条件对小粒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田间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对小粒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确了不同土壤
本论文对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两种森林植被下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获取纯培养菌株,并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功能性的微生物,得到分解纤维素、
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从播种移栽到根状茎的收获,需要5年左右。黄连是对光照强度很敏感的阴生植物,在生育前期强光往往会导致植
可持续生产是我国集约化农业生产面临的首要问题。试验于2005年在北京海淀区东北旺中德项目试验基地进行,研究在单作春玉米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春甘蓝和秋菠菜的两季蔬菜,在实现合
以平谷粮田、菜地和果园三种种植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网格采样与分层抽样技术定位平谷调查点,在田间通过问卷调查农户施磷情况并采集分析0-20、20-40cm土壤样品。基于土壤测试
壶关已是一个生态示范县,国家环保局要求对壶关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故对壶关县生态经济建设进行为期两年的研究,收集了该县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对晋庄、北大安等
利用豆科牧草羽叶决明分别替代鸡腿菇常规栽培配方中的木屑和麸皮栽培鸡腿菇,分析其物质转化规律、产量效应和品质效应,并进行各处理的营养价值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1.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