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固流化床中粗黏性颗粒的流化特性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ita8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烯烃气相聚合、固料燃烧等众多工业流态化过程中,流化颗粒通常为粒径毫米级的粗颗粒。由于颗粒自身物性、流化床局部温度过高等原因,流化的粗颗粒常常表现出黏性,颗粒间接触易产生固体桥力,造成黏结团聚,引发失流死床,严重影响工业流化床的运行。为了解决粗黏性颗粒团聚引起的流态化失稳问题,论文从本征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验和模拟的研究手段,从微观单颗粒尺度、介观颗粒群尺度和宏观反应器尺度,基于颗粒运动信息和气相压力脉动,研究了粗黏性颗粒的黏性力、黏结特性和流化特性。围绕这一目标,开展了三方面的研究工作:单颗粒的黏结特性实验研究;流化床中粗黏性颗粒的黏结特性研究;流化床中粗黏性颗粒的流化特性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在颗粒尺度上,通过对固体桥生长动态的实时观测,发现单颗粒黏结过程中存在固体桥生长、收缩、致密多种现象;基于无量纲固体桥半径,依据颈长指数,发现随着黏结时间延长,固体桥的生长机制会发生从粘性流动到表面扩散的转变。采用针入度参数计算无量纲固体桥抗拉强度,考虑了材料流变性能对固体桥抗拉强度的影响,结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发现固体桥抗拉强度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2)在颗粒群介观尺度上,首先,采用流化床实验和耦合黏附模型的流化床CFD-DEM模拟两种研究手段,基于固体桥力的实验值与模拟值,首次建立了模拟黏性参数(方阱深度)和实验黏性条件(温度)的联系。然后,通过对黏结过程的实验研究和模拟演绎,获得了粗黏性颗粒流黏结过程的架桥规律。整个架桥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颗粒发黏,在碰撞高频区黏结成核;黏结核在分布板-壁面夹角区聚集,形成单边架桥;单边架桥相向生长,架接形成双边架桥,架接初期双边架桥易被气体冲散,恢复单边架桥状态;架接-破碎-再次架接过程反复发生,随着黏结时间的延长,床层黏性整体增强,最终形成稳定的双边架桥,引发死床。(3)在反应器尺度上,获得了不同黏性下粗黏性颗粒流的流型转变规律,并通过S吸引子比较法实现了对粗黏性颗粒流态化的死床预测。随着颗粒黏结性的增强,颗粒间黏性力逐渐增加,粗黏性颗粒流会发生从正常的鼓泡流态化到湍动流态化和失流死床的流型转变。通过床层压降、压力脉动偏差和小波分析可知,初始阶段,颗粒产生黏性,开始黏结成核,床层气泡平均直径增大,气泡和颗粒聚团不断聚并破碎;当黏性升高到一定程度,黏性力增大,床层中气流作用与颗粒的黏性力相当,聚团粒径稳定,流化床会经历短暂的聚团流态化,气泡类似正常的鼓泡流态化;进一步升高黏性,颗粒聚团生长,形成床层尺度的大结块和大气泡,颗粒相团聚破碎剧烈,气相聚并破碎加剧,会出现沟流或节涌的现象;继续升高黏性,流化床会迅速失流死床。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艾滋病与非艾滋病发热病例,探讨艾滋病的病因病机,佐证"艾毒伤元"理论。方法:采用流行性病学调查设计和现场问卷调查方法,选择艾滋病发热病例和非艾滋病发热病例各4
某滨海电厂采用海水直流供水系统,根据电厂水文气象条件、供水条件,结合系统布置,对不同冷却倍率、凝汽器面积等几个可变参数进行组合,通过优化计算选择海水直流冷却水经济合
焊接式机载底盘是负载车架的重要部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机)的寿命。其中焊接工艺的优劣对减少焊接变形有着很大的影响,控制焊接变形成为焊接式机载底盘重要质量标准。本
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严格落实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危险化学品港口作业安全监管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提出24条具体措施,加强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全方位夯
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问题是研究气候和小气候形成及其变化机制的重要问题,也是维持现有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而且对防治荒漠化起着重要作用.该文系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VES)技术在压裂液中已成功应用多井次,并取得良好效果.介绍了一种应用粘弹性表面活性剂的新型转向酸液技术,主要用于碳酸盐岩非均质地层的酸化.该体系因其
很多企业面临人才短缺问题,人才供给不足严重制约公司的发展,甚至不得不主动放缓发展的步伐。实践证明,人才培养是最经济、最可靠的人才获取方式。大部分企业人才供给不足恰
<正>在互联网冲击下,传统酒类销售模式正逐日失去土壤,而以电商、O2O为代表的互联网模式,在改善客户体验、具备规模化效应的同时,开始冲刺未来千亿级别的市场空间。身处酒类
随着汉语热在全球的升温,明德暑校也在汉语热的潮流下,开始了探索新的汉语教学模式——即建立海外分校。在昆明的明德分校,保留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在很多方面也有创新,如课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心力衰竭模型。对照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