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型氧化物帽层GaN基E-mode HEMT及DCFL逻辑电路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_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强型GaN基HEMT在高速射频开关、数字快速电路、射频集成电路以及微波单片集成电路等领域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目前p-GaN帽层技术是实现增强型GaN基HEMT的主流商用技术。然而,Mg掺杂难激活以及刻蚀损伤等因素限制了HEMT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高性能、低成本的增强型帽层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Silvaco-ATLAS模拟了多种p型氧化物帽层HEMT的性能,最终选择器件性能更优的p-SnO薄膜,并从仿真和实验两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次成功制备了阈值电压为1 V的p-SnO帽层增强型GaN基HEMT。同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E/D-mode HEMT DCFL逻辑电路进行了设计和仿真。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Silvaco-ATLAS建立了p型帽层HEMT的仿真模型,采用p型帽层的实验报道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准,并且拟合了自研的耗尽型GaN基HEMT的基本特性,进一步保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之后,探索了SnO、Ni O、Cu2O、WO3、Mo O3和V2O5等p型金属氧化物作为HEMT的帽层时,实现增强型器件的机理,仿真结果验证了p型材料的EV越深,越容易耗尽栅下2DEG实现增强型器件的结论。同时,仿真结果显示,p-SnO帽层HEMT不但阈值电压较大,其漏极饱和电流也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随后对p-SnO帽层HEMT的性能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研究表明,随着SnO帽层厚度的增加,栅下2DEG耗尽加剧,阈值电压随之增大;随着SnO掺杂浓度的增大,Al GaN/GaN异质结处的能带随之提升,2DEG耗尽加剧,阈值电压也随之增大。因此,通过简单地调整p-SnO帽层的厚度(50-200 nm)或者掺杂浓度(3×1017-3×1018 cm-3)可以在0-10 V的较大范围内调整HEMT的阈值电压。并且该器件的阈值电压对不同制备方法造成的SnO薄膜的带隙波动并不敏感,表明p-SnO帽层HEMT的制备具有较大的工艺窗口。仿真结果表明SnO/(Al)GaN界面处的界面陷阱也会对HEMT的阈值电压稳定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2)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40 nm厚的带隙为2.7 e V,平均表面粗糙度约为3.48 nm的p-SnO薄膜。随后制作了相应的p型帽层HEMT的工艺版图,并将上述p-SnO薄膜应用于HEMT的帽层,成功制备了阈值电压为1 V的p-SnO帽层增强型HEMT,相较于相同器件结构下的耗尽型器件,阈值电压正漂了3.5 V;同时,HEMT的漏极饱和电流密度为18 m A/mm(VG=4 V),栅极泄漏电流密度为6×10-6m A/mm,栅极击穿电压和器件击穿电压分别为4.2 V和420 V。最后,对上述器件基本特性进行了拟合,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再次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这是首次实现以p-SnO为帽层的增强型Al GaN/GaN HEMT,成功验证了p-SnO帽层增强型GaN基HEMT的可行性,展现了p-SnO薄膜在GaN领域的巨大潜力。(3)在上述器件模型的基础上,利用Silvaco-ATLAS构建了E/D-mode HEMT DCFL反相器的电路模型,其中p-SnO帽层厚度为150 nm,掺杂浓度为7.5×1017 cm-3。DCFL反相器在驱动(E-mode HEMT)/负载(D-mode HEMT)比β为10,并且VDD为5 V的条件下,获得了4.99 V的VOH,0.17 V的VOL,对应输出摆幅为4.82 V;得到了1.80 V的VIL和2.61 V的VIH,相应的高/低噪声容限分别为2.38 V和1.63 V;另外其阈值电压为2.31 V。同时,还构建了基于p-SnO帽层增强型HEMT的DCFL与非门和或非门等简单逻辑门,并对其基本逻辑功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在两个输入分别为高电平和低电平时,DCFL与非门的输出为高,DCFL或非门的输出为低,二者均能完成正确的逻辑功能,且输出摆幅较大。以上研究展现了p-SnO薄膜在GaN领域的巨大潜力以及GaN基HEMT在功率电子领域和逻辑电路领域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元件向高频化、高速化和集成电路的小型化、高集成化方向演变,电子元件发热的热流密度也急剧上升。研究表明,温度过高会严重影响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极易引起严重的系统故障甚至烧毁设备。当功率晶体管的结温大于70℃后,温度每升高10度,其可靠性会降低50%。如何在有限的温度区间和狭小的空间内实现高热流密度的散热己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瓶颈。热管是一种高效的被动式散热元件。近年来,新型高效
学位
空时编码阵列(Space-Time Coding Array,简称STCA)是一种新型波形分集雷达体制,其通过在发射阵元间引入微小的时延量,形成时间-角度依赖的发射波形。相较于相控阵雷达,STCA具有全空域覆盖特性、更高的发射维自由度以及良好的抗截获性能。由于传统相控阵的可控自由度有限,在抗主瓣欺骗式干扰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STCA的发射波束具有时间-角度-距离的三维变化特性,这一特性使得S
学位
全固态锂电池因其不漏液、不挥发和不可燃的特点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一些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离子电导率已达到10-3-10-2S/cm,表明锂离子在固体电解质中的传输不再是主要问题。然而,由于没能清晰实时地观察了解固态电池运行中出现的锂沉积形成的枝晶渗透现象,导致目前无法深入理解锂不规则沉积形成的枝晶形态与锂离子在电极与固态电解质界面的迁移和扩散等问题。因此,本文开展了一种基于光学相干层析的固态电池实时
学位
金属薄膜具有与块体材料不同的介电响应、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PP)和较强的光吸收能力,使得它们在各种光电器件的设计和制造中成为首选材料。其中,厚度低至原子厚的贵金属薄膜具有优越的光吸收能力和导电特性,尤其是在它们和介质交界面处激发的SPP可以更好地捕获光子并产生巨大的载流子,使其在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设计近红外波段的光电探测器和基于SPP的传感器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质。但贵金属薄膜的光电性
学位
为满足DNA测序的需要,纳米孔DNA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新的传感器类型在纳米技术领域被提出并受到广泛地关注。纳米孔微流控系统与集成电路相结合为许多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从医疗保健到环境和制药工业的高通量筛选,尤其在日益火热的基因测量领域。新一代纳米孔DNA测序技术以电信号检测为主,在成本、性能和并行化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纳米孔DNA测序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纳米孔的制备和高精度检测方式。由于纳米孔
学位
近年来,伴随着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快速发展,对高速高机动目标的探测跟踪也逐渐成为学术和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常规机动目标跟踪方法在目标弱机动、模型参数已知的场景下能够取得较好的跟踪效果。但是,临近空间飞行器具有远距离、超高速、强机动等特点,导致目标运动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若采用传统机动目标跟踪方法,会因模型失配导致跟踪精度下降,甚至存在滤波失效的问题。为此,面向临近空间飞行器高精度、强稳健、实时
学位
图像处理技术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的热点话题,多模态图像的涌现带来图像信息丰富度的扩增,如何有效利用异源图像获得更加全面而精确的地物目标信息,成为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异源图像配准融合技术可对包含同一场景信息的多模图像进行空间对齐与各层级信息整合,进而获得特征增强、内容丰富的融合图像。各传感器的工作模式各有千秋,其中可见光成像系统发展最为成熟,所获得的图像具有丰富的色彩信息和清晰的纹理背景,但是该成像系统
学位
随着CMOS工艺的进步和数字信号处理能力的提升,以及近年来人工智能、5G、物联网、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的高速发展,使得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模块显得尤为重要。模数转换器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前端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传输给后级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其中,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由于结构简单,功耗低、能效高、易于集成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疗电子、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
学位
随着芯片产业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规模和复杂度日益增长,给数字电路设计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使得电路的仿真验证比之前更为困难。传统的软件仿真花费时间太长,硬件仿真虽然速度快,但是可监测性差。软硬件协同仿真兼顾软件仿真可视性强和硬件仿真速度快的优点,缩短了验证时间,提高了验证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了缩短验证时间,提高验证人员的工作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电路规模的验证需求,本文开展了基于软硬件协同仿真架构的H
学位
近几年来新型太阳电池的发展十分迅速,而有机太阳电池因其质轻、可柔性集成、低成本、制备工艺简单而被广泛研究。制约有机太阳电池商业化的一大因素是其光电转换效率要比传统硅太阳电池、砷化镓太阳电池低,因此如何提升有机太阳电池的光电性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提升非富勒烯体系PM6:Y6二元共混体有机太阳电池光电性能为主要目的,主要开展了两个工作,首先通过在有机太阳电池玻璃衬底表面制备光学减反微纳结构以减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