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2位1M S/s含冗余位SAR ADC的设计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ver1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CMOS工艺的进步和数字信号处理能力的提升,以及近年来人工智能、5G、物联网、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的高速发展,使得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模块显得尤为重要。模数转换器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前端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传输给后级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其中,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由于结构简单,功耗低、能效高、易于集成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疗电子、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如何在保持SARADC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精度,是当前SARADC设计领域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对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的研究,设计了一款12位1MS/s含冗余位的SARADC。首先,本论文设计全差分结构降低电荷注入效应等非理想因素的影响,有效扩展输入动态范围,从而提高转换精度;并设计半同步时序降低比较器的冗余延时,以此提升整体电路的速度,同时为阵列开关的建立留足时间,提升整体电路转换精度。其次,重点设计含三位冗余位的非二进制分段式电容阵列,完成对量化误差的校正,进一步提升精度。该阵列结构在不过多增加单位电容的个数和面积的情况下,减小分段式电容阵列中桥接电容的影响,合理利用冗余量完成对失调的校准,保证增加的三位冗余位可以提供足够的冗余码字空间。同时,设计改进式单调阵列开关,通过对所增加的三个冗余位电容进行拆分,实现在SARADC逐次逼近过程中对同一个电容的多次选择;这种方式一方面减小开关动作过程中引入的误差,另一方面避免操作多个电容引起的电容失配误差,在减小功耗的同时,提高整体电路转换精度。此外,本文还设计栅压自举采样开关电路来提高SARADC的线性度,保证后续量化过程的精度;设计前级预放大后级锁存的动态比较器电路,实现较高的精度与比较速度;设计SAR逻辑电路,利用动态逻辑单元结构,降低数字电路部分的功耗;设计数字校准电路将15位非二进制数字码校准为12位二进制数字码,实现对冗余位的算法校正。最后,对SARADC进行版图设计,关键模块版图均设计为对称结构来保证匹配性,同时采用隔离技术来降低寄生效应和耦合效应的影响。本文基于TSMC 0.18μmrf CMOS工艺,采用Cadence平台搭建SAR ADC整体电路。电路仿真结果表明,在1.8 V电源供电下,采样速率为1M S/s时,输入信号为236.08 KHz 的正弦波,其 ENOB 为 11.31 位、SNR 为 69.86 dB、SFDR 为 80.81 dB,功耗为196.2 μW,核心电路面积为0.09118 mm2。
其他文献
MoSSe材料是非常有前途的光电材料,它的应用环境会接触到水溶液,但是目前尚未有关于MoSSe材料在水溶液中电化学稳定性的研究,不利于MoSSe材料作为光电材料在工业上的应用。另一方面,钙钛矿材料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材料之一,表现出优异的光电性质,但是研究发现钙钛矿材料对水非常敏感,在一定条件下会与水发生反应,目前没有关于三维无机卤化铅钙钛矿材料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的研究。了解这两种材料在水溶液中的稳定
学位
随着超快超强激光的发展,人们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研究电子的超快运动可以拓宽人们对于分子、原子动力学过程的认识。电子运动的时间尺度在阿秒量级,想要对电子的运动进行探测,就需要阿秒量级的探测光源。利用高次谐波产生过程,人们已经可以获得阿秒量级的光源。高次谐波在时域上是一列阿秒脉冲序列,其中不同阿秒脉冲的强度和相位均不相同。在超快泵浦-探测技术中,阿秒脉冲序列难以提供准确的时间零点和探测精度,
学位
近年来,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器使用方案成为无人驾驶技术重点关注问题之一。许多单位致力于纯视觉无人驾驶方案的研究,即采用可见光传感器获取无人驾驶场景的信息。但由于可见光传感器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难以获得准确的环境信息,故无人驾驶安全性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红外图像通过目标与背景温度差进行成像,不受光照影响,与可见光图像信息具备互补性。结合可见光和红外双模态数据进行无人驾驶场景的目标感知具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元件向高频化、高速化和集成电路的小型化、高集成化方向演变,电子元件发热的热流密度也急剧上升。研究表明,温度过高会严重影响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极易引起严重的系统故障甚至烧毁设备。当功率晶体管的结温大于70℃后,温度每升高10度,其可靠性会降低50%。如何在有限的温度区间和狭小的空间内实现高热流密度的散热己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瓶颈。热管是一种高效的被动式散热元件。近年来,新型高效
学位
空时编码阵列(Space-Time Coding Array,简称STCA)是一种新型波形分集雷达体制,其通过在发射阵元间引入微小的时延量,形成时间-角度依赖的发射波形。相较于相控阵雷达,STCA具有全空域覆盖特性、更高的发射维自由度以及良好的抗截获性能。由于传统相控阵的可控自由度有限,在抗主瓣欺骗式干扰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STCA的发射波束具有时间-角度-距离的三维变化特性,这一特性使得S
学位
全固态锂电池因其不漏液、不挥发和不可燃的特点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一些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离子电导率已达到10-3-10-2S/cm,表明锂离子在固体电解质中的传输不再是主要问题。然而,由于没能清晰实时地观察了解固态电池运行中出现的锂沉积形成的枝晶渗透现象,导致目前无法深入理解锂不规则沉积形成的枝晶形态与锂离子在电极与固态电解质界面的迁移和扩散等问题。因此,本文开展了一种基于光学相干层析的固态电池实时
学位
金属薄膜具有与块体材料不同的介电响应、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PP)和较强的光吸收能力,使得它们在各种光电器件的设计和制造中成为首选材料。其中,厚度低至原子厚的贵金属薄膜具有优越的光吸收能力和导电特性,尤其是在它们和介质交界面处激发的SPP可以更好地捕获光子并产生巨大的载流子,使其在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设计近红外波段的光电探测器和基于SPP的传感器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质。但贵金属薄膜的光电性
学位
为满足DNA测序的需要,纳米孔DNA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新的传感器类型在纳米技术领域被提出并受到广泛地关注。纳米孔微流控系统与集成电路相结合为许多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从医疗保健到环境和制药工业的高通量筛选,尤其在日益火热的基因测量领域。新一代纳米孔DNA测序技术以电信号检测为主,在成本、性能和并行化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纳米孔DNA测序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纳米孔的制备和高精度检测方式。由于纳米孔
学位
近年来,伴随着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快速发展,对高速高机动目标的探测跟踪也逐渐成为学术和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常规机动目标跟踪方法在目标弱机动、模型参数已知的场景下能够取得较好的跟踪效果。但是,临近空间飞行器具有远距离、超高速、强机动等特点,导致目标运动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若采用传统机动目标跟踪方法,会因模型失配导致跟踪精度下降,甚至存在滤波失效的问题。为此,面向临近空间飞行器高精度、强稳健、实时
学位
图像处理技术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的热点话题,多模态图像的涌现带来图像信息丰富度的扩增,如何有效利用异源图像获得更加全面而精确的地物目标信息,成为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异源图像配准融合技术可对包含同一场景信息的多模图像进行空间对齐与各层级信息整合,进而获得特征增强、内容丰富的融合图像。各传感器的工作模式各有千秋,其中可见光成像系统发展最为成熟,所获得的图像具有丰富的色彩信息和清晰的纹理背景,但是该成像系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