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尺度结构特征的异源图像配准融合方法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qiang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像处理技术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的热点话题,多模态图像的涌现带来图像信息丰富度的扩增,如何有效利用异源图像获得更加全面而精确的地物目标信息,成为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异源图像配准融合技术可对包含同一场景信息的多模图像进行空间对齐与各层级信息整合,进而获得特征增强、内容丰富的融合图像。各传感器的工作模式各有千秋,其中可见光成像系统发展最为成熟,所获得的图像具有丰富的色彩信息和清晰的纹理背景,但是该成像系统易受天气、光线以及遮挡物的影响,使用场景受限严重。红外探测系统和SAR利用其自身的全天时、全天候优势,可以弥补光学成像系统的不足,获取目标对应的互补信息,但是红外图像和SAR图像的可读性较差,缺乏地物目标对应的光谱信息。为了实现多传感器的优势互补,提高融合图像的语义表征能力,本文主要开展以下工作:1.对多传感器下的地物特性和表征信息做了详细的对比剖析,分析影响异源图像配准性能的主要缘由。阐述图像配准技术和图像融合技术的原理框架,分析研究不同类别的图像配准融合方法以及各项评价指标的物理意义和数学定义,为后续开展异源图像配准融合技术夯实基础。2.针对异源图像之间存在的辐射差异、几何差异,本文利用异源图像频域相位特征的相似性和稳定性,提出基于相位一致性的异源图像配准方法,克服传统图像配准算法在复杂应用场景中易失配的问题,获得精度高、适用性广且实时性强的配准结果。首先,为了降低细小杂乱的噪声边缘对后续特征检测的影响,开展SAR图像滤噪算法的研究,通过实验对比以及性能分析,选取PPB滤波算法实现SAR图像的斑噪抑制。其次,本文提出基于相位一致性叠加矩的特征分块检测策略,使得最终的配准点对尽可能分布均匀,获得兼容性更强的几何变换参数。随后,为了适应基准图像和实时图像之间存在旋转缩放差异的配准场景,提出基于局部频域特征的异源图像配准方法,在该方法中采用相位一致性信息设计特征点主方向并构造混和描述子进行特征描述。最后,提出一种基于结构相似性的异源图像快速模板配准方法,在降低时间成本的同时提升配准精度。通过与当前该领域比较新颖且效果显著的配准算法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所提算法的优势之处。3.针对传统图像融合方法出现特征缺失、易受噪声干扰且灰度过渡不平滑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方向梯度滤波的异源图像融合方法。设计一种多方向边缘保持器,并结合拉普拉斯金字塔的多尺度优势,对源图像进行两阶段分解。在此基础上设计不同层级对应的融合规则,最大化信息利用率,最小化噪声干扰带来的影响,获得目标显著、结构明晰且光谱丰富的融合结果。通过与当前该领域经典的算法和融合策略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所提算法的优势之处。
其他文献
多尺度光学成像系统突破了传统光学设计的局限性,将大尺度成像系统的全视场信息获取能力与小尺度成像系统的强像差矫正能力相结合,实现大视场高分辨率成像。其中,相比于共心球透镜,采用类双高斯系统作为成像主物镜能有效增大成像焦距,更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成像需求,但类双高斯系统的非旋转对称性导致多尺度成像系统存在中心视场与边缘视场成像退化不一致的问题。因而需要针对不同视场成像退化程度设计不同结构的小尺度相机,这无
学位
MoSSe材料是非常有前途的光电材料,它的应用环境会接触到水溶液,但是目前尚未有关于MoSSe材料在水溶液中电化学稳定性的研究,不利于MoSSe材料作为光电材料在工业上的应用。另一方面,钙钛矿材料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材料之一,表现出优异的光电性质,但是研究发现钙钛矿材料对水非常敏感,在一定条件下会与水发生反应,目前没有关于三维无机卤化铅钙钛矿材料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的研究。了解这两种材料在水溶液中的稳定
学位
随着超快超强激光的发展,人们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研究电子的超快运动可以拓宽人们对于分子、原子动力学过程的认识。电子运动的时间尺度在阿秒量级,想要对电子的运动进行探测,就需要阿秒量级的探测光源。利用高次谐波产生过程,人们已经可以获得阿秒量级的光源。高次谐波在时域上是一列阿秒脉冲序列,其中不同阿秒脉冲的强度和相位均不相同。在超快泵浦-探测技术中,阿秒脉冲序列难以提供准确的时间零点和探测精度,
学位
近年来,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器使用方案成为无人驾驶技术重点关注问题之一。许多单位致力于纯视觉无人驾驶方案的研究,即采用可见光传感器获取无人驾驶场景的信息。但由于可见光传感器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难以获得准确的环境信息,故无人驾驶安全性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红外图像通过目标与背景温度差进行成像,不受光照影响,与可见光图像信息具备互补性。结合可见光和红外双模态数据进行无人驾驶场景的目标感知具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元件向高频化、高速化和集成电路的小型化、高集成化方向演变,电子元件发热的热流密度也急剧上升。研究表明,温度过高会严重影响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极易引起严重的系统故障甚至烧毁设备。当功率晶体管的结温大于70℃后,温度每升高10度,其可靠性会降低50%。如何在有限的温度区间和狭小的空间内实现高热流密度的散热己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瓶颈。热管是一种高效的被动式散热元件。近年来,新型高效
学位
空时编码阵列(Space-Time Coding Array,简称STCA)是一种新型波形分集雷达体制,其通过在发射阵元间引入微小的时延量,形成时间-角度依赖的发射波形。相较于相控阵雷达,STCA具有全空域覆盖特性、更高的发射维自由度以及良好的抗截获性能。由于传统相控阵的可控自由度有限,在抗主瓣欺骗式干扰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STCA的发射波束具有时间-角度-距离的三维变化特性,这一特性使得S
学位
全固态锂电池因其不漏液、不挥发和不可燃的特点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一些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离子电导率已达到10-3-10-2S/cm,表明锂离子在固体电解质中的传输不再是主要问题。然而,由于没能清晰实时地观察了解固态电池运行中出现的锂沉积形成的枝晶渗透现象,导致目前无法深入理解锂不规则沉积形成的枝晶形态与锂离子在电极与固态电解质界面的迁移和扩散等问题。因此,本文开展了一种基于光学相干层析的固态电池实时
学位
金属薄膜具有与块体材料不同的介电响应、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PP)和较强的光吸收能力,使得它们在各种光电器件的设计和制造中成为首选材料。其中,厚度低至原子厚的贵金属薄膜具有优越的光吸收能力和导电特性,尤其是在它们和介质交界面处激发的SPP可以更好地捕获光子并产生巨大的载流子,使其在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设计近红外波段的光电探测器和基于SPP的传感器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质。但贵金属薄膜的光电性
学位
为满足DNA测序的需要,纳米孔DNA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新的传感器类型在纳米技术领域被提出并受到广泛地关注。纳米孔微流控系统与集成电路相结合为许多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从医疗保健到环境和制药工业的高通量筛选,尤其在日益火热的基因测量领域。新一代纳米孔DNA测序技术以电信号检测为主,在成本、性能和并行化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纳米孔DNA测序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纳米孔的制备和高精度检测方式。由于纳米孔
学位
近年来,伴随着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快速发展,对高速高机动目标的探测跟踪也逐渐成为学术和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常规机动目标跟踪方法在目标弱机动、模型参数已知的场景下能够取得较好的跟踪效果。但是,临近空间飞行器具有远距离、超高速、强机动等特点,导致目标运动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若采用传统机动目标跟踪方法,会因模型失配导致跟踪精度下降,甚至存在滤波失效的问题。为此,面向临近空间飞行器高精度、强稳健、实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