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和状态相关摩擦律与地震复发周期的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zd_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岩石摩擦试验显示,岩石间滑动有两种形式,不稳定滑动(粘滑)和稳定滑动(蠕滑)。研究发现,岩石界面的粘滑过程与地震的发震过程相类似,粘滑已成为地震形成机制之一。因此,粘滑现象的研究对分析断层稳定性和理解地震形成过程具有实质性意义。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Dieterich和Ruina提出并完善了率和状态相关性摩擦律。根据不同的状态变量进化方程,该摩擦律又分为滑移变化律(slip law)和缓慢变化律(slow law)两种形式。后期研究表明,含有一个单独状态变量的摩擦律就已经能够很好的描述单自由度弹簧—滑块体系的粘滑现象。在单自由度弹簧—滑块模型体系中,速率相关性参数(a-b)值的符号控制体系滑动的稳定性。在微小扰动情况下,若a-b>0,体系的摩擦力随着滑动速率的增加而增加,体系表现为速率强化现象,对应蠕滑运动;反之,若a-b<0时,体系表现为速率弱化现象,对应粘滑运动。利用这一模型,本文分别研究在拟静力状态和动力状态下的近似稳定条件,其临界值为kcr。断层的发震过程与界面的粘滑过程相类似,可以简单描述成稳定—滑动—再稳定周期性循环的过程。因此,本文利用服从率和状态相关的摩擦律的单自由度弹簧—滑块体系来研究断层的稳定性问题,主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在何种情况下断层会出现粘滑现象,以及模型参数对断层稳定周期的影响。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由于其频繁的地震活动以及强烈的构造运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该断裂带的地震目录,统计了断裂带上M≥7.0级地震的时间分布,得出断裂带上特征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并应用服从率和状态相关摩擦律的单自由度模型,选出几组适合此复发周期的模型参数。
其他文献
世界桥梁发展是随着桥梁跨度的不断增大,桥型的不断丰富,结构的不断轻型化而发展的。而钢管混凝土拱桥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具有质量轻、重心低、强度大等优点而发展迅速,
钢筋混凝土柱是框架结构中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和抗侧力构件,在工作状态中往往受到轴力、剪力和弯矩的共同作用。通常的结构设计理念是要满足承载力的需求,而新兴的基于结构性能
首先,本文介绍了我国的漏损现状及漏损量估计的发展应用。漏损量估计是城市给水管网的优化调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网漏损量估计的实现可以加强供水企业对漏损的有效
近年来,国内外频发强烈的大地震,这些地震直接带来的灾难给灾区以及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震后引发各种各样的次生灾害,使得灾后的应急救护措施很难得到及时的
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某24层高层建筑及基础与地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建立了三维整体弹塑性模型,分析了垫层模量、长桩模量、短桩模量等因素对基础及地基竖向应力、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采用型钢混凝土竖向转换结构体系的建筑也越来越多。型钢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两者形成的组合结构存在着柱子的竖向转换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各类地质灾害平均每年造成经济损失上百亿元,其中大型滑坡的发生在地质灾害中给人民的生活和建设带来的损失比重极大。传统抗滑支挡结构在治理滑坡方
预应力钢结构因其良好的受力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张弦梁结构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出弦、撑杆和压弯构件组合而成的新型结构
在学术界,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目前尚未完善,主要是由于缺乏严密的理论基础和切实可行的方法。Pushover法和能力谱法等已开始用于评估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性能,这些方法本
红层边坡植被恢复已有十多年,但坡面植被长期稳定的判别或评价方法现在还不成熟,因此,需要研究植物群落特征现状,积极构建红层边坡的植物群落长期性稳定性评价体系,评价红层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