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术界,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目前尚未完善,主要是由于缺乏严密的理论基础和切实可行的方法。Pushover法和能力谱法等已开始用于评估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性能,这些方法本身具有理论缺陷性,且在实践中不易操作。本文提出基于能量平衡的多自由度结构能量方程,将地震作用过程中影响能量耗散的因素分类整理,并建立了损伤、能量耗散、抗震性能之间的关系,从能量量化角度对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进行了补充。实际工程中,例如灾后受损地区,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采用的是规范对比法和抗震鉴定标准法对震后建筑进行抗震能力鉴定,但是仍然未对构件损伤进行量化,对建筑剩余抗震能力大小的度量也较为模糊。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损伤基本理论及分布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恢复力模型。提出了震后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三个指标和震后框架结构破坏程度判断准则,并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论证。震后框架结构灾害现状表明,在现行规范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钢筋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及结构塑性累积损伤的研究成果,提出基于能量耗散的震后框架结构性能评估步骤,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最后,通过某实验中学教学楼的实际震后评价过程,展示了能量耗散法在客观评价震后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上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