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术界,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目前尚未完善,主要是由于缺乏严密的理论基础和切实可行的方法。Pushover法和能力谱法等已开始用于评估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性能,这些方法本身具有理论缺陷性,且在实践中不易操作。本文提出基于能量平衡的多自由度结构能量方程,将地震作用过程中影响能量耗散的因素分类整理,并建立了损伤、能量耗散、抗震性能之间的关系,从能量量化角度对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进行了补充。实际工程中,例如灾后受损地区,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采用的是规范对比法和抗震鉴定标准法对震后建筑进行抗震能力鉴定,但是仍然未对构件损伤进行量化,对建筑剩余抗震能力大小的度量也较为模糊。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损伤基本理论及分布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恢复力模型。提出了震后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三个指标和震后框架结构破坏程度判断准则,并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论证。震后框架结构灾害现状表明,在现行规范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钢筋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及结构塑性累积损伤的研究成果,提出基于能量耗散的震后框架结构性能评估步骤,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最后,通过某实验中学教学楼的实际震后评价过程,展示了能量耗散法在客观评价震后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上的优越性。
其他文献
环境因素是引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失效的直接原因。对一般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结构进行耐久性等级划分,须弄清楚各环境因素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以及对混凝土结构劣化损伤的
储罐在商业、军用、民用、核电站,特别是石化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常常储存易燃、易爆的液态介质,一旦遭受地震破坏,大量可燃液体外泻和燃烧,可能导致惨重的经济损失及毁
世界桥梁发展是随着桥梁跨度的不断增大,桥型的不断丰富,结构的不断轻型化而发展的。而钢管混凝土拱桥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具有质量轻、重心低、强度大等优点而发展迅速,
钢筋混凝土柱是框架结构中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和抗侧力构件,在工作状态中往往受到轴力、剪力和弯矩的共同作用。通常的结构设计理念是要满足承载力的需求,而新兴的基于结构性能
首先,本文介绍了我国的漏损现状及漏损量估计的发展应用。漏损量估计是城市给水管网的优化调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网漏损量估计的实现可以加强供水企业对漏损的有效
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某24层高层建筑及基础与地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建立了三维整体弹塑性模型,分析了垫层模量、长桩模量、短桩模量等因素对基础及地基竖向应力、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采用型钢混凝土竖向转换结构体系的建筑也越来越多。型钢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两者形成的组合结构存在着柱子的竖向转换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各类地质灾害平均每年造成经济损失上百亿元,其中大型滑坡的发生在地质灾害中给人民的生活和建设带来的损失比重极大。传统抗滑支挡结构在治理滑坡方
预应力钢结构因其良好的受力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张弦梁结构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出弦、撑杆和压弯构件组合而成的新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