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长短桩复合地基性状的研究——垫层模量、长桩模量、短桩模量对长短桩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tt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某24层高层建筑及基础与地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建立了三维整体弹塑性模型,分析了垫层模量、长桩模量、短桩模量等因素对基础及地基竖向应力、水平应力、竖向沉降、水平位移的影响,比较了竖向应力与水平应力的分布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应力分布规律:应力分布规律为两边大中问小呈U型或马鞍形分布,由于水平荷载的作用,平面中的右侧比左侧应力值大,整体应力分布不均匀;设计时,应加强背风侧边缘7m范围内复合地基承载力。长桩桩身应力中间大两端小;短桩桩身应力桩顶明显大于桩端;短桩桩端位置处的土应力最小,桩顶与长桩桩端处的土应力较大,刚好与长桩桩身应力分布相反。(2)水平应力与竖向应力分布规律的比较:竖向应力值比水平应力值大许多;荷载分担比不同,长短桩在竖向荷载分担中发挥的作用较水平荷载大;其余均相同。(3)沉降规律:筏板基础右侧沉降大,左侧沉降小,差异沉降较大。A—A剖面长桩、短桩与土的沉降自左向右线性增加,最大值出现在X=15m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较大。B—B剖面处的沉降中间大两边小,桩沉降呈线性,土沉降呈齿状。(4)桩身位移分布规律:桩顶平面各处桩的平均位移最大且为正值,短桩桩端平面处次之,长桩桩端平面处位移为负值。桩身位移规律为:后排桩桩顶位移最大且为正值,桩端位移最小且为负值,线形为弧线;中排桩桩顶位移最大且为正值,桩端位移最小且为负值,线形为直线;前排桩桩身位移均为正值,桩端位移最大,桩顶位移次之,桩身位移最小。(5)垫层模量的影响:垫层模量仅对桩顶处桩与土的应力分配有影响,对其他位置基本无影响。随着垫层模量的增大,桩顶处长桩应力增大,相反土应力减小。(6)长桩模量的影响:长桩模量对长桩应力影响很大,对于复合地基中桩土荷载分担比影响较大。随着长桩模量的增大,平面内由于水平荷载作用而应力分布不均的现象越明显,长桩应力增大,短桩与土的应力减小;基础的各部位沉降减小,桩顶处的桩土平均沉降均有大幅减小,各平面之间的沉降差距缩小,桩端沉降则变化不大。长桩模量对前排桩与后排桩影响较大。(7)短桩模量的影响:短桩模量仅对桩顶与短桩桩端处的应力分布有关,对长桩桩端处长桩应力与土应力基本无影响。短桩模量增加,短桩应力增幅较大,长桩与土的应力略有减小。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有相当数量的桥梁结构性能已严重退化,其安全性低于设计规范及所处环境作用要求,有的旧有结构功能相对新的要求也已经滞后,大批既有桥梁已存在因安全性和
基于人们对建筑功能多样化的要求,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实际工程中使用较为广泛。在这种结构体系中,框支柱受力十分复杂,因此可以考虑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使用延性和承载
相对于同等跨度的单层斜拉桥,双层斜拉桥最直接的优点是允许通行量有效增加、节约桥址处土地资源等,并且在适当的跨度内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目前国内外已经建造了一定数量的大跨
世界水利发电事业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水利大坝也在向更高级别(300m级)快速发展,然而我国可进行大坝建设的场地又大都位于地震活跃的高山峻岭地带。这些坝体所采用的混凝土均为全
环境因素是引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失效的直接原因。对一般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结构进行耐久性等级划分,须弄清楚各环境因素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以及对混凝土结构劣化损伤的
储罐在商业、军用、民用、核电站,特别是石化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常常储存易燃、易爆的液态介质,一旦遭受地震破坏,大量可燃液体外泻和燃烧,可能导致惨重的经济损失及毁
世界桥梁发展是随着桥梁跨度的不断增大,桥型的不断丰富,结构的不断轻型化而发展的。而钢管混凝土拱桥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具有质量轻、重心低、强度大等优点而发展迅速,
钢筋混凝土柱是框架结构中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和抗侧力构件,在工作状态中往往受到轴力、剪力和弯矩的共同作用。通常的结构设计理念是要满足承载力的需求,而新兴的基于结构性能
首先,本文介绍了我国的漏损现状及漏损量估计的发展应用。漏损量估计是城市给水管网的优化调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网漏损量估计的实现可以加强供水企业对漏损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