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氏疏螺旋体及其膜蛋白BmpA刺激恒河猴脑组织和人小胶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riv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1.本研究旨在探讨伯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及其膜蛋白BmpA与恒河猴大脑额叶皮层组织块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中细胞因子的表达。2.研究伯氏疏螺旋体及其膜蛋白rBmpA对人小胶质细胞产生IL-6的影响。[研究内容和方法]1.探讨活体伯氏疏螺旋体及其膜蛋白BmpA与恒河猴大脑额叶皮层组织块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中细胞因子的表达。(1)实验组:对照组、rBmpA实验组、伯氏疏螺旋体实验组。(2)使用Quantibody(?)非人类灵长类细胞因子阵列1(10种非人类灵长类细胞因子的定量测量)评估培养基中细胞因子的浓度。(3)用RayBio猕猴IL-6和TNF-α ELISA试剂盒检测IL-6和TNF-α的含量。新鲜采集的额叶皮质脑组织在尸检时立即从恒河猴身上采集,并用PBS清洗两次。然后将额叶皮质组织切片。每段重0.5g,置于含有4ml 10%FBS-RPMI 1640培养基(对照组)或4ml 1 ×107/mL伯氏疏螺旋体菌悬液(实验组)或4ml 40ug/mL rBmpA溶液(实验组)的单独T-25细胞培养瓶中,并在37℃下用5%CO2的增湿培养箱中培养6h,12h、分别为24小时。在培养时间结束时,收集培养基,首先对Quantibody(?)非人类灵长类细胞因子阵列Ⅰ进行细胞因子检测,然后使用ELISA技术确定IL-6和TNF-α浓度。2.研究伯氏疏螺旋体及其膜蛋白BmpA对人小胶质细胞产生IL-6的影响。(1)实验组:PBS(对照组)、rBmpA实验组、伯氏疏螺旋体实验组。(2)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6的表达浓度。(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IL-6的mRNA水平。人小胶质细胞HMC3细胞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将适宜的PBS、伯氏疏螺旋体i和rBmpA制剂加入相应的刺激组,分别培养6h、12h、24h和48h,培养结束后收集培养液,用Trizol完全溶解细胞,收集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6的浓度,实时PCR法检测细胞中IL-6的mRNA水平。[结果]1.细胞因子阵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L-6、IL-16和TNF-α三种细胞因子均升高。-IL-6:刺激后6h和12h,rBmpA蛋白诱导的IL-6产生量最高。-IL-16:刺激后6h,伯氏疏螺旋体诱导的IL-16产生量最高,刺激后12h,rBmpA蛋白诱导的IL-16产生量最高。-TNF-α:刺激6h和12h后,rBmpA蛋白诱导的TNF-α产生量高于对照。2.RayBio猕猴IL-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表明,rBmpA蛋白在刺激后6h和12h较对照组显著增加IL-6的产生。RayBio猕猴TNF-α ELISA结果显示,刺激6h后,伯氏疏螺旋体开始产生TNF-α,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刺激12h后,rBmpA开始产生TNF-α,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HMC3细胞与rBmpA和伯氏疏螺旋体共培养6h、12h、24h和48h后,IL-6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rBmpA和伯氏疏螺旋体共培养6h、12h、24h和48h后,IL-6的相对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1.伯氏疏螺旋体和rBmpA可诱导脑组织和小胶质细胞产生IL-6、TNF-α等炎症介质。2.伯氏疏螺旋体和rBmpA可刺激小胶质细胞产生炎症介质,导致脑损伤和莱姆病。
其他文献
在现实世界的管理与工程领域,存在着诸多多目标优化问题。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通常存在多个而不是单个最优解。而基于群体的进化算法(evolutionary algorithms,EAs)在一次运行中就可以同时搜索到这多个最优解。虽然大多数已存在的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s)都是基于帕累托占优的算法,近些年提出的一些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表现得越来越成功和流行。尤其是一种采用锥形分解方法的锥面积进化算法
Linux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绝大部分都由内核引发,而设备驱动程序在内核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设备驱动程序涉及到的安全漏洞问题极有可能造成整个操作系统的瘫痪。由于驱动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新兴媒体的普及,各种拍照、摄像设备的爆炸式增长,人们将各种图像分享到社交媒体上,在线图像的数量巨幅增长。如何在这些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图像数据中检索出相似图像,一直是图像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图像的特征选择和检索的效率是图像检索研究者们关心的重点问题。选取合适的图像特征对图像检索的性能很重要。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由更
目的:胆管癌(CCA)恶性程度高,是由胆管细胞沿胆道恶性转化形成的异质性肿瘤,在解剖学上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攀升,在肝胆系统恶性肿瘤中占7%-10%。某
目的:检测DNA复制关键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肽(Ribonucleotide Reductase,RR)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
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它使得同一个簇的内部对象具有高度相似性,不同簇间的对象具有低相似性。相较于有监督学习(分类)而言,聚类分析要困难得多。近年来,深度神经网络在图像分类、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能够自动提取出数据的多种层次特征。本文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和弱监督信息—成对约束—来进行聚类。成对约束是指对象间的一种二元关系,即两个对象必须属于同一个簇(Mu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表格数据。这些结构化的网络表格覆盖面广且信息量大,因而备受人们关注。作为数据库中最重要的约束之一,外键关系对数据分析与集成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来自异构数据源的大量的网络表格来讲,其外键关系并未显式指定。因此,发现外键关系对于理解和利用网络表格至关重要。现有的外键关系检测算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目前的外键关系检测工作大部分针对传统关系表,并依赖表中
中国电子废弃物基数大,增速快,且伴有消费者回收动力不足、回收者回收责任不明等情况,虽然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办法,但依然收效甚微。基于严峻的电子废弃
人类步入21世纪以来,信息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互联网使得全世界能够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交流自己的信息。伴随着信息交流的剧烈增加,人们对于移动终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终端设备越来越小,终端上的APP应用却越来越丰富与复杂。移动支付、移动医疗、GPS定位以及最近越来越火的VR技术对移动终端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以及电池容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由于大小、重量以及散热的因素,移动终端相比于
脂多糖(LPS)又称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宿主炎症反应的主要物质,常被用于建立系统性炎症模型。系统性炎症反应是常见的病理过程,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引起严重的器官功能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