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莱布尼茨与白晋的通信看先天图对莱布尼茨汉字研究的影响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4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的莱布尼茨是一位学术通才,在他领域广泛的学术生涯中,对中国的关注与热情是他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阅读介绍中国的图书莱布尼茨对中国的汉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莱布尼茨的汉字研究与他对“通用字符”的寻找密不可分。莱布尼茨虽然也曾经相信圣经中人类历史之初曾经存在过一种通用语言的说法,不过他更大的兴趣在于建立一套“通用字符”:用符号代替概念,用数理运算模拟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掌握“通用字符”以后,各个民族可以实现无障碍的书面和口头交流,于是莱布尼茨向米勒提出了十四个关于汉字和“中文之钥”的问题,受到后者冷遇后的莱布尼茨依然对中文充满期待。   17世纪末莱布尼茨开始与在华的耶稣会士通信,其中最重要的是与白晋的通信,两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内,至少写了十五封信。贯穿这些通信中的一个话题就是汉字。莱布尼茨向白晋介绍了自己发明的二进制,并解释,二进制隐含了上帝从虚无中创造万物的秘密,白晋在回信中告诉莱布尼茨,二进制和中国古老的伏羲卦图(其实是北宋邵雍所创的先天图)是一样的,并提出了两个假设:一,伏羲不是中国人,而是犹太/基督一神教最早的先知之一;二,伏羲卦图包含了基督教“三位一体”等神学思想。白晋列举了几个汉字,如“主”、“太”、“天”、“帝”、“皇”等,并试图说明这些字与“上帝”有某种联系。   莱布尼茨研究了白晋寄来的先天图之后,赞同“先天图中隐含了‘上帝创世’”这一论点,并且补充了二进制/先天图中数字“7”与“上帝”的特殊关系;同时,研究白晋信中列举的汉字之后,莱布尼茨更加相信,汉字并非出自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因为与象形文字完全依靠“字”和“事物”之间视觉相似性不同,汉字依靠“部分”(部首)之间更抽象的搭配组合,汉字的表意是建立在“精神思考”基础之上的。莱布尼茨的语言思想,来自于他的哲学思想,“通用字符”要解决的是形而上学和逻辑学的中心问题。   莱布尼茨的汉字研究,离不开他的哲学、神学思想。莱布尼茨试图用哲学和逻辑证明上帝的存在和“全知、全善和全能”;同时数学在莱布尼茨的眼中是最接近完美的,因为数字从被上帝创造以来一直没有发生变化,各个民族,不管文化、语言的差异有多大,他们对数字的理解都是一样的。二进制中使用代表虚无的0和代表上帝的1这两个数字就可以表示所有的自然数,这最接近上帝创造万物的过程,也证明了数学是不允许错误存在的完美和纯粹的科学。   与数学不同的是,语言中常常存在错误,这些错误给人和人的相互理解带来了巨大的问题。莱布尼茨将消除这些问题作为语言研究的目的之一。他认为人类思维的本质就是一个数学运算过程,这样的想法使莱布尼茨想发明一种更可靠的逻辑语言符号,首先他成功发明了二进制,这种数字符号系统可以将宗教信仰和数学运算融合在一起,这使莱布尼茨更加有信心可以找到一种同样在表达思想的同时也可以表现出上帝存在的“通用字符”,用这种字符,将可以表达人类全部的思想,莱布尼茨追求“通用字符”的终极目的是概念运算。他的基本思想是:概念与数字一样可以进行代数运算,理性语言“除最简单概念外无需其他记忆,也不需要词典,任何人都可以任意组成单词,并完全可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因此,“通用字符术”是“构字并将其排列起来反映思想,或让这些字内部关系与思想内部关系完全对应的艺术”,其中“代表所表达事物的字的偏旁部首”必须符合表达的规律。   莱布尼茨对汉语的期待正是源于“通用字符”,他对米勒提出的关于汉字的十四个问题,核心就是:初始项是否明确唯一、是否简便易学、掌握者是否可以无障碍交流,这些都是“通用字符”应具备的特征。通过与白晋通信,莱布尼茨了解到了更多汉字结构和意义的关系。这些结构无法达到他心中“通用字符”或者数学的标准,所以他最后放弃了以汉字为原型创造“通用字符”的打算。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用一系列离散于 0~ 1的权值作为窗函数来设计FIR滤波器的新方法。它根据预期频率特性的设计要求 ,建立了窗权值的优化模型 ,并通过快速自适应遗传算法求解其优化值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非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许多中国人到非洲投资办厂。在这一过程中,中非之间的摩擦也不断增多。本文以东方物理勘探有限公司(东方物探)在尼日利亚的经营
我国的丝绸历来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从汉至唐,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从唐朝中期以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东西方交往的主要通道。宋元时期,我国的陶瓷大量出口
目前国内外对意识形态均在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究,也常常探讨此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特别在国内,有不少关于意识形态对翻译影响的研究。安徒生童话翻译一直都备受关注,但多讨论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