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丝绸历来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从汉至唐,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从唐朝中期以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东西方交往的主要通道。宋元时期,我国的陶瓷大量出口国外,成为各国人民向往的珍品,国外的香料也成为中国统治者的必需奢侈品。这种进出口贸易造就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空前繁荣,因此,人们又把这条海上丝路称作“陶瓷之路”或“香料之路”。
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贸易由来已久。唐朝中期以前,中阿之间的贸易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行;唐朝中期以后,中阿之间的贸易逐渐转为以海上贸易为主,通过南海海上丝绸之路进行。阿拉伯国家作为从东方的中国通往西方的重要通道,在古代南海海上丝路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通过阿拉伯国家,中国的四大发明和享誉世界的丝绸、瓷器得以向西方传播,进而传播到全世界。同样,阿拉伯国家的各种香药及动植物特产等,也先后传到中国。中阿双方的这种互通有无,极大地促进了双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以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序,将丝绸之路的发展分为四个不同阶段进行阐述,即唐朝以前的兴起阶段,唐朝时期的转折发展阶段,宋元时期的兴盛阶段,明清时期的由盛转衰阶段。受丝绸之路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中阿间贸易的发展也分为这四个阶段来研究。
本文主要从商品贸易、造船航海、航线和海港以及贸易方式与规模等方面来分析海上丝路对中阿贸易发展的影响。唐朝以前是海上丝路的萌芽阶段,关于中阿间贸易的著述及文献研究并不多,本文主要从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海上航线的初步形成等方面来研究当时中阿贸易的规模及方式。唐朝时期是丝绸之路由陆路逐渐向海路转移的关键时期,本文主要从海路的发展、航线的进一步扩展、贸易海港的形成等方面来分析当时中阿贸易的新发展及贸易性质的变化。宋元时期是海上丝路的兴盛阶段,本文主要分析了宋元时期政府积极的海上贸易政策,对海上贸易管理法则的发展与完善,及其对海上丝路空前繁盛的推动作用,进而分析这一时期海上丝路的发展对中阿贸易商品种类、贸易规模发展的积极影响。最后是明清海上丝路由盛转衰的阶段,本文将重点分析研究郑和下西洋对中阿贸易达到鼎盛的推动,以及海上丝路如何在明清海禁政策及殖民主义东侵的影响下走向衰落,并最终导致中阿贸易的中断。
从对海上丝路四个发展阶段的分析可以看出,海上丝路兴盛,则中阿贸易兴盛;海上丝路衰落,则中阿贸易衰落。而海上丝路的兴衰又主要受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国家实行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利于推动中阿贸易的发展;国家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则阻碍中阿贸易的发展。本人在对此课题的研究中过程发现,目前对中阿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还未引起国内相关部门及研究者的重视,研究成果不多。如何从古代海上丝路的兴衰对中阿贸易发展的影响中吸取经验教训,应该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