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专业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集中于教师智慧或教师实践智慧的研究,对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仅十多年时间,研究对象虽然已覆盖了幼儿教师、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及在校师范生,其中以中小学教师为主,并有以学科特殊性进行分析的,但缺少对农村优秀教师的这一群体的研究。本研究以研究者自身为工具,以研究者的一位恩师为研究对象,在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理论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通过观察、访谈、收集已有文本资料等方式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描绘了研究对象教学及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试图揭示蕴藏于这位农村中学教师身上的实践性知识及其发展路径,为农村中学教师认识和发展自身实践性知识提供范本和启示。通过对大量一手资料整理分析后发现,Y老师拥有着六个方面的实践性知识,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关于自我的知识、关于学科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批判反思知识和人际知识。这六个方面的知识相互串联成一个庞杂的知识系统,既呈静态型,同时在需要的时候又能动态迁移。进而研究者对Y老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途径进行了分析,发现Y老师的实践性知识主要有四个生成源:生活经验、教学反思、同事间交流分享和观摩培训。在陈向明教授提出的实践性知识分析框架基础上,结合自己研究的发现和理解,研究者构建了一个新的实践性知识分析框架。同时,基于研究提出了三点建议:教育培养单位要注重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教师个人注重应注重理论知识的提升和自我知识的管理、教师职后培训方式以参与式培训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