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与近代的表述:中国历史分期研究——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为中心

来源 :人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gaalove4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历史分期有多种方式,主要有“共和”、“中华民族”和“世界化”等标准。在“共和”与“中华民族”标准中,中国历史以民国成立为界分为两大时期,民国以前的“古代”为专制或民族纷争时代,民国后的近代是共和或中华民族形成的新时期;在“世界化”标准中,中国历史以明清之际为界分为两大时期,清以前的“古代”,中国处于停滞与封闭状态,近代是中国融入世界也是反抗西方侵略的时期。1930年代后,多样性的分期方式简化为单一的“世界化”标准,并由此形成中国历史公式,成为历史书写的基本样式。梳理清末民国时
其他文献
当下移动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和全新的信息传播途径,成为受众利用碎片化时间社交生活、消费娱乐的重要载体。在众多短视频平台竞相跑马圈地的形势下,“记录美好生活
2006年伊始,中国联通宣布以北京为首站,正式启动手机语音导航业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和成都六大城市的路演活动,向手机和汽车用户群体推介语音导航业务。吲时,中国联
滑坡灾害的突发特征和滑坡运动的不确定性,使得斜坡稳定状态预测成为岩土工程领域内的一个难点。模糊马尔科夫链状模型能够预测序列从某种模糊状态出发转移到其它状态的概率,非
川西北藏区地处川、甘、青、藏四省交界区域,集民族聚居、贫困交织、生态脆弱、经济滞后、地理偏远于一体,是全国生计贫困与生态重要交叠的特殊区域。传统农牧业是当地劳动者的主要就业领域,在贫困治理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下,非农就业成为农牧民生计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但受制于个人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家庭资源禀赋欠缺、社会文化观念保守、市场发育相对落后、区位偏远且交通不便等因素,促进当地农牧民非农转移的工作任重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