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现代性逐渐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重要的理论方法。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讨论开始,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关系,已成为研究者广泛关注的焦点。而沈从文,这位当年“京派文学”的领衔者,亦在“重写文学史”的呼声中,以他充满魅力的“湘西世界”和始终坚持的“人性”关怀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无法替代的重要作家。对于沈从文而言,“湘西世界”不仅是他理想“人性”的寄予之地,更是他批判现代都市文明的对照之系。然而,由于他在“湘西世界”中对野蛮、自然人性所表现出来的赞美,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批判以及“抒情小说”中所渗透的道家自然优美的审美追求,使得对于他的现代性研究莫衷一是。很多人仅针对沈从文作品中的上述因素指出他的反现代性,这不仅忽视了他作品背后所蕴藉的现代理性精神,更忽视了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特质。本文正是针对这一现状,从对现代性及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理解入手,结合沈从文的生平、言论、作品及创作实践,对沈从文这样一位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启蒙下的“乡下人”的现实世界和文学世界进行整体把握,力求通过对沈从文现代性的解读能深入体察沈从文的现代性生存境遇,从而更深刻的理解沈从文的现代性选择和对文学现代性的贡献。 全文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前三节主要通过对现代性概念的语源与语义的梳理,指出现代性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完整的现代性内涵,既包含现代性(社会历史层面的现代性),也包含“反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二者统一于现代性的“主体性”内涵之中。第四节,则在指出中国现代文学是现代知识分子现代性追求和体验的表述,其现代性主要体现在与传统文学的异质的基础上对当前沈从文的现代性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本文研究的方向和必要性。第二部分,通过对沈从文现代性生存境遇的考察,指出沈从文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下走向主体的自觉,走出湘西世界汇入现代中国的洪流中的;而沈从文对于三四十年代出现于生命中的“偶然”情感的矛盾与理性抗争,则显示出现代性内在矛盾所引发的“理性危机”;第三节,通过沈从文解放前后的心理及处境的考察,指出沈从文在现代的困境中主体性的丧失是对现代性的背离。第三部分,主要通过对沈从文言论及创作意图的考察,指出沈从文在动荡时代中的理性坚守。沈从文的理性坚守,一方面表现为强烈的现代公民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则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