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制备新型聚丙烯吸油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ox007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改性聚丙烯吸油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首先,以熔喷聚丙烯(PP)非织造布为基材,应用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在PP非织造布表面上引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单体,制备了PP-g-BMA吸油无纺布。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SEM、EDS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BMA单体已经成功接枝到了聚丙烯材料上。探讨了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条件如功率、压强、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最佳处理条件为时间180 s、功率40 W和压强30 Pa;详细研究了液相接枝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规律,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质量分数和溶剂,通过实验得出在异丙醇溶剂反应体系下聚丙烯接枝率达到最大值,最佳液相接枝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8℃,单体质量分数15%,反应时间2 h。接枝改性处理后的聚丙烯材料的吸油倍率明显增大,当反应条件适当时,最大接枝率为7.2%,饱和吸附率为13.8 g/g。其次,本论文研究了改性聚丙烯材料接枝率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在油层极薄情况下先后探讨了自然环境中客观存在的影响因素对改性聚丙烯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如盐度、pH值、温度等。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吸附条件:改性PP材料接枝率为13.4%,温度和吸附时间分别为20℃和7 s,吸附体系pH值=9。改性聚丙烯吸油材料的保油性能、重复使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接枝改性PP材料具有优异的保油性和重复使用性。对未处理的PP材料和经过最优工艺整理的PP材料进行强力测试,结果表明:和原材料相比,改性PP材料的断裂强度略有下降,但是强度损失不大,不影响PP材料整体的物理性能。改性PP材料对有机物的吸附符合“相似相溶”原则,即由极性较大单体接枝制成的改性PP材料对极性较大有机物的吸附效果明显大于极性较小单体制备的改性PP材料,而对于极性较小的有机物,则由极性较小单体制得的改性PP材料的最大吸附倍率更高。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法对熔喷聚丙烯无纺布进行改性处理,在其表面上引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两种亲油性单体,制备一种新型的双单改性聚丙烯,使其无论应用于极性有机物还是非极性有机物的泄漏事故时,都具有相对较好的吸附效果。当单体配比(BMA/LMA)为1:1时,可以得到对极性不同的被吸附有机物都有较高吸油率的改性PP材料。
其他文献
随着过去几十年城市化的发展和社会流动性的持续增强,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甚至当中部分人已经开始步入成人社会。在个体和群体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安全意识和行为
人类社会的发展正逐渐进入一个由技术制造出的风险社会。传统技术哲学对技术风险的分析,立足于对技术负面影响的反思和对技术滥用的道德和伦理批判,认为风险来源于技术外部,
海参体壁是海参的主要可食部位,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因而胶原组织的变化与海参的品质有密切的联系。本论文以海参体壁为研究对象,考察低温加热过程中海参体壁组织结构变化规
小麦(Triticum aestivum)是人类最重要口粮之一。我国是小麦消费量、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最大的国家。西南地区人口密集,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种植区域,也是小麦消费量较大的地区。
为改善油炸兔肉产品的口感、风味并对其加工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进行分析,本课题以鲜兔为原料,研究了外源蛋白酶对原料兔肉的嫩化效果,利用以大豆蛋白、变性淀粉、小苏打为品
本文以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中的鲁西南地区传统棉纺织物——鲁锦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产生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深入调研当地的民俗文化,百姓生活的整体过程,进而把握鲁锦的文化
目的对小儿氨基酸联合用药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与"小儿氨基酸联合用药"相关的临床研究,从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难治性腹泻、小儿葡萄球
民众对时力科技估计没什么大印象,但在磁头领域,时力科技那就是举足轻重的角色。去年,时力科技出口总值增长63%,是全球最大的电脑独立读、写磁头供应商,占有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份
报纸
光纤激光器技术是光学(光子学)领域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在光纤传感、光纤通信、工业加工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了包括多波长光纤激光器技术、傅立叶域锁模(FD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物质世界极大丰富的人们审美能力也逐步提升,导致了服饰的日益变化。随着现代纺织技术的提高、科技的发展进步,大众审美的追求也渐渐提高,服装的材料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