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改性聚丙烯吸油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首先,以熔喷聚丙烯(PP)非织造布为基材,应用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在PP非织造布表面上引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单体,制备了PP-g-BMA吸油无纺布。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SEM、EDS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BMA单体已经成功接枝到了聚丙烯材料上。探讨了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条件如功率、压强、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最佳处理条件为时间180 s、功率40 W和压强30 Pa;详细研究了液相接枝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规律,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质量分数和溶剂,通过实验得出在异丙醇溶剂反应体系下聚丙烯接枝率达到最大值,最佳液相接枝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8℃,单体质量分数15%,反应时间2 h。接枝改性处理后的聚丙烯材料的吸油倍率明显增大,当反应条件适当时,最大接枝率为7.2%,饱和吸附率为13.8 g/g。其次,本论文研究了改性聚丙烯材料接枝率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在油层极薄情况下先后探讨了自然环境中客观存在的影响因素对改性聚丙烯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如盐度、pH值、温度等。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吸附条件:改性PP材料接枝率为13.4%,温度和吸附时间分别为20℃和7 s,吸附体系pH值=9。改性聚丙烯吸油材料的保油性能、重复使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接枝改性PP材料具有优异的保油性和重复使用性。对未处理的PP材料和经过最优工艺整理的PP材料进行强力测试,结果表明:和原材料相比,改性PP材料的断裂强度略有下降,但是强度损失不大,不影响PP材料整体的物理性能。改性PP材料对有机物的吸附符合“相似相溶”原则,即由极性较大单体接枝制成的改性PP材料对极性较大有机物的吸附效果明显大于极性较小单体制备的改性PP材料,而对于极性较小的有机物,则由极性较小单体制得的改性PP材料的最大吸附倍率更高。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法对熔喷聚丙烯无纺布进行改性处理,在其表面上引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两种亲油性单体,制备一种新型的双单改性聚丙烯,使其无论应用于极性有机物还是非极性有机物的泄漏事故时,都具有相对较好的吸附效果。当单体配比(BMA/LMA)为1:1时,可以得到对极性不同的被吸附有机物都有较高吸油率的改性PP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