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日间过度嗜睡、抑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轨迹,分析抑郁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分别在日间过度嗜睡与日常生活能力之间的纵向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帕金森进展标志物计划(Parkinson’s Progression Markers Initiative,PPMI)数据库中随访期为6年的410名PD患者作为研究
【基金项目】
:
基于纵向神经影像数据的痴呆多分类诊断模型与动态筛检策略研究(编号:8197315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日间过度嗜睡、抑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轨迹,分析抑郁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分别在日间过度嗜睡与日常生活能力之间的纵向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帕金森进展标志物计划(Parkinson’s Progression Markers Initiative,PPMI)数据库中随访期为6年的410名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日间过度嗜睡评估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抑郁评估采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15-item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1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评估采用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ales for Outcomes in Parkinson’s disease-Autonomic,SCOPA-AUT),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采用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中的第二部分UPDRSⅡ。以日间过度嗜睡为自变量,抑郁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分别为中介变量,日常生活能力为因变量,构建潜增长中介模型,参数估计运用全息极大似然估计,中介效应的检验采用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法。结果:相关分析显示,日间过度嗜睡、抑郁和日常生活能力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日间过度嗜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单变量潜增长模型结果显示日间过度嗜睡、抑郁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均呈线性上升趋势,日常生活能力呈线性下降趋势。各变量的截距和斜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基线时的各变量水平和和及其后期的变化速度上均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多元潜增长中介模型结果显示日间过度嗜睡的截距通过抑郁的截距到日常生活能力的截距的间接效应(?1?5=0.061,95%CI:0.017~0.132)和直接效应(?3=0.355,95%CI:0.243~0.469)均显著,抑郁的截距在日间过度嗜睡的截距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截距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日间过度嗜睡的斜率通过抑郁的斜率到日常生活能力的斜率的间接效应(ab=0.154,95%CI:0.054~0.309)和直接效应(c’=0.357,95%CI:0.111~0.587)均显著,抑郁的斜率在日间过度嗜睡的斜率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斜率间同样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这表明抑郁在日间过度嗜睡与日常生活能力间存在纵向中介作用。同时,日间过度嗜睡的截距通过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截距到日常生活能力的截距的间接效应(?1?5=0.215,95%CI:0.142~0.309)和直接效应(?3=0.207,95%CI:0.082~0.329)均显著,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截距在日间过度嗜睡的截距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截距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日间过度嗜睡的斜率通过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斜率到日常生活能力的斜率的间接效应(ab=0.190,95%CI:0.085~0.326)和直接效应(c’=0.327,95%CI:0.102~0.567)均显著,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斜率在日间过度嗜睡的斜率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斜率间同样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这表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日间过度嗜睡与日常生活能力间存在纵向中介作用。结论:帕金森病患者的日间过度嗜睡、抑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均随时间逐渐加重,日常生活能力随时间逐渐下降。同时,抑郁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作为日间过度嗜睡影响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纵向中介变量,随着帕金森病患者日间过度嗜睡的加重,抑郁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水平也会随之加重,从而降低帕金森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在帕金森病的临床工作和预防保健中,可以针对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自主神经功能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来提高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抑郁症发生情况,及其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和对骨骼肌减少症(肌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到2020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84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抑郁状态进行评估
目的:本实验拟探究高压氧预处理与后处理能否有效保护因低压低氧环境所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并探讨Nrf2,HO-1蛋白在其产生保护作用过程中的部分可能机制。方法:预处理组:采用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D组)10只(不接受高压氧或低压氧处理);高压氧对照组(HBO组)10只(只接受每天一次连续五天的高压氧预处理,不接受低压氧处理);低压低氧组(S组)10只(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在铝厂工人轻度认知障碍(MCI)中的诊断价值,以及相应区域中DKI参数与认知功能评分、血浆铝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2014年10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体检的某大型铝厂的工人中选取MCI患者28例和正常对照者(NC)25例,收集所有受试者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和血浆铝浓度的测定。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常规MRI序列和DKI序列的扫
目的:研究在分娩前后产妇18KDa转位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 18 kDa;TSPO)及四氢孕酮(allopregnanolone,AP)血浆含量改变对发生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产科住院分娩的100例单胎妊娠产妇,产前均通过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影像组学预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转化为阿尔兹海默的可能性,并预测其转化时间,及时给予aMCI患者个体化的认知训练,有助于维持甚至恢复认知行为。在此我们探讨建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进展为AD的aMCI患者,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公共数据集病例190例,山西
目的:研究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中的作用及潜在的TLR4/My D88/NF-κB机制通路。方法:首先,颈内血管穿刺法制备SAH模型。选用TREM-1激动剂TREM-1m Ab和抑制剂LP17对大鼠实施干预。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H+生理盐水组(Vehicle组)、SAH+TREM-1m Ab组(Agon
目的:1.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2.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时相关的指标变化及临床诊断价值,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识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就诊于山西白求恩医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84例,年龄≥60岁,高血压病程1-20年。采用Mo CA量表评价认知功能,并分为认知障碍(VCI)组90例和对照组9
目的:研究同源异型盒基因HOXB7(Homebox7)对人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部分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选取HOXB7 mRNA高表达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和Hep G2细胞;设计靶向HOXB7的sh RNA,瞬时转染肝癌SMMC-7721细胞,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hRNA靶向沉默的效果,CCK8、Transwell和划痕实验分别用于检
目的:脑卒中已属于一项在公共健康方面造成严重影响的神经系统疾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本课题通过建立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Transient forebrain 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不同分区神经元存活情况及BDNF表达的调控机制,为更好地治疗脑卒中
目的:研究并对比新型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DA-CH5(或称DA5-CH、DA5)和单受体激动剂NLY01,对MPTP小鼠PD模型NF-κB神经炎症通路的保护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方法:腹腔注射MPTP以诱导小鼠帕金森病样模型,把72只8周龄、健康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四组:C组(Control组)、M组(MPTP模型组)、MD组(MPTP+DA-CH5组)、MN组(MP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