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吟诵经典翻译的韵律音系学研究——以《三字经》四个英译本为例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a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吟诵是中国古诗词文的创作和鉴赏方法,是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吟诵兼具歌唱的韵律节奏和朗诵的抑扬顿挫,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独特的音韵美。由此,吟诵翻译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的声音效果。文献研究表明,目前吟诵研究主要关注方言吟诵特点、诗词吟诵节奏以及吟诵的社会应用等三个方面,而吟诵翻译尚未涉及。因此,本研究以中华吟诵经典《三字经》为例,根据吟诵的特点,结合韵律音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探究中华吟诵经典的翻译规范。  本研究采用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选取嘉静吟诵的《三字经》为源语吟诵语料库的音频资料,源语文本及目的语文本的语音合成音频建成源语及译语合成语料库。选取清代王相所注的《三字经训诂》为源语文本,Robert Morrison, Herbert Allen Giles,王宝童以及赵彦春四个译本为目的语文本,借助语音合成软件InterPhonic5.0完成文字-音频转换,并使用CoolEditProV2.1进行剪辑处理。研究时首先根据吟诵特点以及源语单句末字时长分布,将源语吟诵音频、源语和目的语文本及相应的合成音频各分为“吟”和“诵”两部分;再分别结合其不同特点,选择相应参数构建韵律音系学的吟诵翻译评价体系。“吟”部分选取时长及句末响音作为分析参数来体现其末字拖腔的特点,而“诵”部分则选取时长和音高作为参数来体现其与“吟”部分的和谐性。借助语音分析软件Praat的脚本运行功能提取文件时长、最高音高及最低音高等,且在每个子单元内平均选取10个采样点,记录各点的准确音高。在数据驱动下,数据差异指导研究关注点的变化,根据数据结果,结合例句分析,比较目的语文本及源文本的韵律差异。  研究结果如下:  “吟”部分中,综合时长与句末响音分析后发现赵彦春的译本最适宜吟。其80%的译句时长较源语吟唱句时长短,60%的句末词均以响音结尾,两者均有利于实现“吟”最显著的特点——末字拖腔。但结合例句分析发现,赵译本过分拘泥于“三字一句”的表达方式,导致译文在短的同时丧失了原文的文化内涵,因此仍需要进行内容扩充以及添加注解等修改。王宝童译本中79%的译句时长较短,但在句末响音方面欠佳,仅40%的译句句末为响音。Morrison和Giles的译本注重句末响音的使用但内容过于翔实,导致仅35%左右的译句时长较短。因此此三译本在“吟”翻译方面均不及赵译本。  “诵”部分中,综合时长与音高分析后同样认为赵彦春的译本最适宜诵。Morrison和Giles的译句时长较源语合成句音频平均差异高达1s,且平均音高较源语过高、音高起伏度也过大,无法形成与其余“吟”部分在时长及音调上的和谐一致。王宝童译句在时长上较源语差异最小,仅0.3s左右,且在音高方面的差异也较小,但通过例句分析,发现其典故部分出现错译,且其音高起伏度体现出译句更倾向于语调较为生硬的祈使句,不利于《三字经》“劝学”思想的吟诵表达。赵译句时长与源文相比仅相差0.4s,音高差异也较小,在音高起伏度方面与源文更为一致,均倾向与使用感叹句来表达“劝学”思想,更适宜作为“诵”部分译本。  本研究运用语料库手段,以韵律音系学为理论框架,结合吟诵的特点,以吟诵经典《三字经》为例探索中华吟诵经典的翻译规范,为推动中华传统吟诵经典翻译研究及中国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作为托尼·莫里森获得诺贝尔奖后的第一部巨作,出版于1998年的《天堂》享有很高的美誉。这部小说有两个场景:位于俄克拉荷马州一个鲜为人知的小镇鲁比,以及毗邻小镇的女修道院Co
视觉诗作为特殊诗歌,利用文字安排产生视觉效果进而表达诗意。目前视觉诗研究主要从传统文学角度解读,忽略了视觉诗产生的美感和诗形的表意功能。  多模态话语分析主要是分析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清晰易懂的语音则是人们进行顺利交流的基础。语音与词汇、语法共同构成英语的三要素之一,在外语学习和日常交流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元音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口负增长日益成为困扰西欧发达国家的一个棘手问题,其中意大利尤为严重。该国因人口负增长引起的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人口老龄化严重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海浪》被称之为是一部高度程序化,诗意化的作品。全文共分为九个章节,每个章节前面都有一篇充满了象征意象、音乐节奏的“引子”,似交响乐一般,以海浪始,以海
图式是指人们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的存储方式,它是人类长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们对世界认知的基础。由于不同国家民族的思维方式、语言文化和生活背景的不同,他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