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光利一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07606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第二年,即大正十三年(1924),与《文艺战线》对垒的《文艺时代》创刊了。当时处于文坛一流评论家地位的千叶龟雄将对此刊的印象发表在《世纪》杂志上,宣告了新感觉派的诞生。由此,聚集在《文艺时代》的作家同人被称为新感觉派。与当时兴起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相对应,他们批判近代文学中占主流地位的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试图运用全新的文学表现手法,创立全新的文学。因此,新感觉派运动也可以说是文学的革命。它是大地震之后出现在文坛的否定既成文学权威的运动。这一派的代表作家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片冈铁兵,中河与一等。他们的创作理念深受西方未来派以及表现主义等前卫艺术的影响。作品主要特色是运用主观感觉去捕捉都市生活片断,收集机械文明的碎片,然后进行理性重组。作品大胆利用拟人、隐喻、象征、逆说等表现手法,捕捉人物瞬间的感觉和心理、传达出近似于美术和造型艺术的美感。 然而,新感觉派运动在处于浪尖时期时发生分化,作家或是退出或是转向,只存在了短短的几年,最后四分五裂,自行从文坛上消失。这一文学运动就如同烟花一样,只是绽放出瞬间的光彩,最后销声匿迹了。 横光利一作为新感觉派的灵魂一直活跃于文坛,他将自己的创作理念付诸于作品创作,在新感觉派繁盛时期留下了诸多优秀作品。但是,由于受到《新感觉派是非论》的影响,横光利一的文学价值一直成为文学争论的热门。有作家认为新感觉派只是“一味追求新奇表现而内容空洞的文学,根本不能称之为文学运动”,也有的认为它是对“既成文学的挑战和突击”,可称得上是“文学的革命”。总而言之,自新感觉派诞生以来,对于新感觉派作家的代表人物,针对横光利一的诽谤,鄙视,抵制,轻蔑等故意贬低的评论不绝于耳。然而,与此同时,将其称之为“新感觉派的晓将”,偶像化为“文学之神”的赞美推崇与之并存。因此,我认为横光利一的文学作品具有相当大再认识的价值。 本研究主要立足于读者,围绕横光利一新感觉派代表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发现其文学表现之美,试论新感觉派短命之迷。 本论文结构如下:序论:介绍新感觉派产生时代背景,主要文学理念,以及作品主要特色。第一章:介绍横光利一在新感觉派的地位,创作理念以及代表作品主要内容。第二章:分析文学创作手法,发现其表现的多彩之美。第三章:分析作品人物命运,解析其共有的“消亡”特性。终论:就新感觉派作品如烟花般瞬间存在的短命之迷进行辩证分析。关键词:新感觉派表现象征丧失美意识》
其他文献
本文以提高潜艇综合训练仿真系统的逼真度、交互性和可重用性为研究目的,研究了舰艇CGF(Computer Generated Forces)反潜的技术和方法,包括舰艇CGF的体系结构、运动模型、行为
环氧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中间体,目前己广泛应用于农药、药物、增塑剂、阻燃剂及不饱和聚酯等众多领域。以高价过渡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催化烯烃直接环氧化反
<正>英国著名政治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有言道,人的安全是至高无上的法律。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从最低限度来讲,人之幸福要求有足够的秩序以确保诸如粮
在工业过程控制中,由于无法获得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或者对象的模型随着外界干扰会发生改变,采用常规控制方法得不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智能控制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为解决这
虚拟现实技术是对人机不同角度进行多重信号传导的手段,包括虚拟场景系统的建立、知觉管理系统的搭建,以及两者结合应用与用户体验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主要研究如何开发一个基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地矛盾已非常突出。目前
近年来,安化黑茶产业在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本文在商业模式、营销渠道及产品设计上提出建议,希望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渠
隐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亚里士多德时期,无论在语言学领域还是非语言学领域,隐喻都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关于隐喻的研究不计其数,关于隐喻的著作也数不胜数。面对如此
城市轨道交通(URRT)是一种快捷高效、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大容量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由于大城市普遍存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短缺等问题,大力发展URRT,被广泛认为是
“上/下”是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词语,其意义繁多、用法复杂。现代汉语中“上/下”既可以做名词又可以做动词,“下”还可以做量词;做动词时既可以做动作动词(作谓语)又可以做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