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语境下英语变异的多维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86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进程使英语成为了当今世界一种多国家、多文化、多功能的国际性语言。英语的全球化必然引起其广泛的本土化演变,使英语带上各种地域特征或出现多元文化本土化局面,世界英语(world Englishes/world English varieties)的概念应运而生。英语被世界各地的文化移入及本土化问题正逐渐成为中外学者研究英语变异的热点之一。国外学者对英语在外圈国家(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等)的变异研究较多,对英语在扩展圈国家(中国、日本、波兰等)特别是中国的变异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学者从社会语言学、翻译、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等多角度对英语在中国使用及变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以往的研究描写多分析少,偏重语音词汇,句子语篇分析较少。目前,国内从文化移入和本土化两方面同时研究英语的中国式变异的案例还相对较少。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局限,立足于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变异理论,结合语言、文化、思维之相互关系理论和文化移入理论,以潘章仙(2005)的时间、空间和功能三维语境网络为第一研究路径,阐述中国本土文化对英语的融入,从而勾勒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英语变异的轨迹;以俞希和文秋芳(2011)的国际语境下的本土化区域、本土化程度和本土化效果三维框架为第二研究路径,阐释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英语变异的本土化特征。本文的研究语料选自《中国翻译》、《中式英语之鉴》、《汉英对比翻译导论》、《中国时尚热点新词速译》,《当代汉语的社会语言学观照》以及论文作者的日常积累,分为词汇、句子、语篇三大类,参见附录。本研究发现:英语在中国改革开放环境中的使用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都受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思维方式的影响,其本土化特征在词汇层面主要表现在中国本土文化对英语移入的借词,新造词和语义变化等方面;在句式层面主要表现在意合与话题突出的句子结构上;在语篇层面主要表现在受汉语思维方式影响的语篇结构上,分别呈现出螺旋形、归纳式和意合的语篇结构。这些英语变异是使用者受中国语言和文化迁移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意无意地选择的结果。此外,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变异实际上遵循了两个基本原则—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本研究的意义首先是综合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变异理论,结合语言、文化、思维之相互关系理论和文化移入理论,以两个多维度框架为研究方法来阐释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英语变异的一次新尝试。其次,本研究把30余年英语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变异及其语言特征的本土化的描写研究进一步深入到文化认知理据进行探讨。侧重从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变化,语言与思维,语言与跨文化交际等角度阐述英语对中国文化的适应性和创新性,借助对英语变异的描写和归类,加强了语言变异的阐释研究。第三,将英语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变异放在英语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视角下进行研究,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体现动态发展中的语言变异,更能彰显全球与本土张力之间的复杂多变本质语言变异的社会文化制空作用。
其他文献
西方唯美主义高举“为艺术而艺术”的旗帜,突出强调美独立于生活、区别于真和善的独特价值,在西方美学史乃至整个西方哲学史上都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和影响,但其理论也存在诸
南海主权争端涉及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各方,即呈现“六国七方”的割据状态。近年来,南海主权争端呈现出复杂化趋势。本文分析探讨了当
“历史证明,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毫无例外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而抗战前南京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如火如
2006年11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经济形势的报告,其中关于文学艺术工作的部分,经整理和文字修改,以《同文学艺术家谈心》为题,11月28日由
根据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反射的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超声波模块600和单片机C8051F121组成的小型无人机测高系统。主要针对当无人机起飞、降落时,提高高度测量的精度,详细介绍了
绘画自古就在艺术领域扮演先锋的角色,是自由度最大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任何其它艺术门类都不可避免的受到过绘画的影响,园林景观艺术也不例外,古代的东西方在园林的成就上
本文基于27份国际会计学术期刊在1994年~2012年3月发表的177篇有关中国会计问题的论文,对年度发表数量、作者构成特征、研究分支与研究方法与研究主题进行研究,分析了19年来中
社会支持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父母、亲戚、朋友等给予个体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的系统,由主体、客体、内容和手段等几个要素构成。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因为歧视和缺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程加快,城市综合客运系统结构逐渐综合化,科学论证系统经济效益不仅能提升系统客运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实现供需匹配,而且也能优化系统资源配置,实现
融资方式的选择、最优资本结构的决定一直是企业财务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公司融资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公司的价值,而提高公司价值的经典思路就是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