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由Von Rokitansky于1842年首先报道,但是直到1927年Wilkie报道75例该病才引起人们的兴趣,成为争论的话题。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可能有多种原因,涉及到先天性解剖因素、后天性病理因素及诱发因素,伴有心理障碍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其心理因素在临床上往往被忽略;诊断多应用X线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近几年国内才有报道,检测其皮质醇浓度的报道更少;治疗上倾向于保守治疗、体位疗法及手术治疗,用抗抑郁疗法治疗该病仅有少数报道;尽管此病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与抑郁相关的消化功能障碍常使患者生活及工作能力下降,故早期做出诊断和治疗显得十分重要。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直接清晰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和从该夹角中通过的十二指肠水平部解剖关系,了解肠系膜上动脉周围脂肪组织的厚薄,动态观察十二指肠蠕动时肠腔内径的变化及腔内容物流动状态;此外,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的二维切面解剖关系,还可定量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值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确定十二指肠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及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的狭窄程度,同时在排除十二指肠外肿瘤压迫(如胃后壁肿瘤、胰腺肿瘤、胆囊肿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及腹主动脉瘤等)、十二指肠内梗阻(如十二指肠内肿瘤、胆石排入肠腔及异物等)和先天性肠道异常引起的十二指肠梗阻也有一定价值。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精神心理因素可引起体重下降和高度消瘦,导致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此类患者多经受慢性事件的长期应激,慢性应激带来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表现为抑郁、焦虑等心理异常,餐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常伴有体重下降,同时也必然减少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中的脂肪组织,进一步加重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压迫,使患者的心理负担进一步加重;并可导致神经内分泌的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轴,大量研究表明,伴有抑郁的患者的HPA轴功能亢进,以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isol)浓度增高为特征。HPA轴应激反应的高位调节中枢是海马;海马是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情绪、学习和记忆、行为等调节起重要作用;持续应激状态导致较高的皮质醇水平长时间作用于大脑颞叶(海马等部位),减少了大脑衍生促神经因子的表达,使得海马CA3锥形细胞层的神经元细胞存活减少,海马神经元的减少导致5—羟色胺(5—HT)分泌减少,5—羟色胺浓度高低与情绪有很大关系。方法(1)选取2004年8月~2006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45例(失访患者已被排除),随机选择30例为治疗组,15例为对照组,均自愿参与本实验。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用HAMD(17项)评分、彩超测定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放射免疫法测定皮质醇浓度。(2)治疗组用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用HAMD(17项)量表减分率及消化道症状评分及夹角变化评估疗效。(3)统计工具应用SPSS10.0版软件包,主要统计学方法有(?)±s及样本均数t检验,取a=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17项)评分:治疗前HAMD评分为22.27±4.74分,与其治疗后19.20±9.31分相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治疗前HAMD评分为22.10±4.04分,与其治疗后12.53±5.46分相比较,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2.对照组治疗前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为15.06±4.78度,与治疗后17.99±7.81度相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为15.24±4.57度,明显低于治疗后28.29±5.45度(P<0.01)3.对照组治疗前轻、中度患者血浆皮质醇分别为142.33±30.21ng/ml、312.50±18.64ng/ml,治疗后轻、中度患者血浆皮质醇分别为135.78±24.59ng/ml、308.17±20.88ng/ml,治疗前后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轻度患者血浆皮质醇为147.95±44.97ng/ml,与治疗后131.85±25.37ng/ml相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中度患者血浆皮质醇为309.8±17.12ng/ml,与治疗后220.70±24.99ng/ml相比,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4.对照组治疗前消化系症状评分为12.96±3.54分,治疗组治疗前消化系症状评分为13.37±4.19分,两者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消化系症状评分为7.53±4.41分,治疗组治疗后消化系症状评分为4.75±4.32分,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对治疗组的疗效判断:治疗组30例治疗前后进行HAMD(17项)量表评分,减分率大于75%有4例,50~75%之间有9例,25~50%之间有11例,总有效率为80%(24/30)。结论1.伴有抑郁、焦虑等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HAMD(17项)量表评分较高,提示心理因素可能参与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测定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的夹角,可以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且痛苦少,简便易行。3.伴有心理异常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HPA轴功能亢进,出现内分泌的改变,提示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参与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为治疗提供新思路。4.抗抑郁药(帕罗西汀)可以改善情绪,食欲增加,体重增加,脂肪组织增加,夹角增大,使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压迫症状缓解,提高生活质量,提示抗抑郁疗法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伴抑郁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