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舱式对转桨的水动力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j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螺旋桨是当代船舶工业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推进器之一,在船舶推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转螺旋桨作为特种推进器的一种,以其节能高效的优势,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随着集成电气的发展,吊舱式推进器推出,ABB公司将其与对转桨结合起来,吊舱式对转桨应运而生。它既有对转桨合理利用能量的优势,又有吊舱推进器布置灵活,可实现全回转的优点,受到工程界的广泛关注。该推进器在第27届ITTC会议上被统一命名为Hybrid Contra-Rotating Shaft Pod(HCRSP)。本文以吊舱式对转桨为研究对象,对其水动力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具体如下:(1)在STAR-CCM+中对吊舱式对转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将得到的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CFD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变换前、后桨间距,计算其敞水性能。通过对比分析可知:随着两桨间距的增大,后桨对前桨尾流的利用率降低,吊舱式对转桨的敞水效率也逐渐降低,且随着间距增大,降低速度变缓。在实际应用中,在保证吊舱式对转桨回转性能的基础上,应尽量减小两桨间距,发挥其优势。(2)以优选间距下的吊舱式对转桨为基础,研究前桨、后桨的纵斜角分别为5°、10°时,其水动力性能的变化规律。通过CFD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将结果与无纵斜的HCRSP性能对比分析发现:前桨纵斜主要对前桨的推力产生影响,且纵斜5°和10°下的水动力性能未有明显差别;后桨纵斜5°、10°对前、后桨的推力和扭矩都有影响,且纵斜5°下,后桨的推力和扭矩对整体性能有决定性影响。此外,后桨纵斜5°下的性能优于纵斜10°下的性能。将组合纵斜方式优选为前、后桨均纵斜5°,数值计算其敞水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可知:两桨纵斜5°下的水动力性能与后桨纵斜5°下的性能较为相似,说明后桨纵斜对HCRSP性能的影响大于前桨纵斜。并且,不论是单桨纵斜还是组合纵斜,都使敞水效率在J<1.0时降低,在J>1.0时提高,并且使最高效率点后移,因此,纵斜有利于高进速下的 HCRSP。(3)以两桨无纵斜、两桨纵斜5°下的HCRSP为研究对象,对其在J=1.1,舵角为-20°~20°下的水动力性能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得出:随着偏转角的增大,吊舱及后桨的横向偏转力逐渐变大,而轴向上的推力逐渐减小,甚至出现负值。因此,随偏转角的增大,吊舱式对转桨的敞水效率降低,并且两桨纵斜5°下的敞水效率在各个偏转角度下,均优于两桨无纵斜的敞水效率。
其他文献
分析了当今电力系统广域保护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山东500kV主网的实际情况,简要分析了为其构建广域保护(稳控系统)的可行性,并由实际运行的初步框架提出搭建广域保护系统的一种方案
目的:研究中药五子衍宗丸对GnRHa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小鼠着床期S100A11表达的影响,探讨COH影响胚胎着床的机制,寻求有效改善COH低妊娠率的中药方剂。方法:将60只小鼠
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特点,病程长,易复发,而频繁的复发是导致本病难治的主要因素。为提高肾病综合征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我们对32例患者在药物治
在传统网格法变形测量基础上,提出基于图像匹配技术的无创变形测量方法。对传统的图像匹配算法进行改进,并采用基于拉格朗日插值与牛顿法的算法进行亚像素位移测量,综合应用虚拟网格的思想与数字图像匹配技术来实现位移与应变的测量,并与网格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明显地提高了测量精度与速度。
液压系统可靠性表现为在设计时克服系统先天设计的不足,在后天使用过程中规范操作。在液压换管机液压系统方案设计时,从系统结构合理性、元件选型合理性及参数匹配合理性进行可
传统的变压器保护通过改变TA接线补偿其接线组别产生的角度误差,微机保护则靠其强大的计算能力通过软件算法实现内部补偿,从而对TA接线型式无要求。华能德州电厂2&#215;660MW三
【正】 出于财政包干体制五年一变的时限性和经济生活中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的紧迫性的考虑,如何进一步完善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问题,居然成了近年来财政经济界广泛探讨的一个异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之一,越来越多的学生畏惧写作,很多学生甚至认为写作是在浪费时间。如何帮助并且正确引导学生面对写作甚至爱上写作呢?一、消除学生对写作的
液力偶合器以工作液体为介质传递动力,工作腔充液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偶合器泵轮力矩系数和过载系数等特性,通过对充液量与偶合器特性的研究,旨在为偶合器的稳定运行提供可靠地保证
结合蓬莱电厂实时数据平台系统的建设,介绍了PI实时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并针对电厂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要求,阐述了PI实时数据库在电厂实时数据平台系统建设中的具体应用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