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全球肥胖人群逐年增多,各种并发症亦随之增加。而在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中肥胖发病率也呈增长趋势。在普通人群中,肥胖被确定为引起心血管疾病和使死亡率上升的危险因素之一。并认为脂肪分布不同具有不同的代谢影响,腹型肥胖(AO)比起全身肥胖和其他部分的肥胖与死亡率具有更紧密的相关性。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超重或肥胖患者较体重正常和低体重的患者,预后较好,出现了“逆流行病学现象”,而多数研究选用体质量指数(BMI)作为诊断标准。然而相关的研究在腹膜透析(PD)患者中较少,且其结果也是有争议的。本文选择代表腹部脂肪组织沉积的不同人体测量学指标,包括腰围和锥削度指数,对腹膜透析患者中腹型肥胖的发生情况及其与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第一部分腹膜透析患者腹型肥胖的发生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关系目的:研究腹型肥胖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与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间在韩国仁川仁荷大学医院接受过营养评估的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30例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连续观察108个月,截至2012年7月。按腰围(WC)分为腹型肥胖(男性腰围≥190 cm,女性≥80 cm)组和非腹型肥胖组;并按性别及是否合并有糖尿病进一步分为4个亚组:男性糖尿病组(组1),男性非糖尿病组(组2),女性糖尿病组(组3),女性非糖尿病组(组4)。分别检测各组的相关生化指标、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评分及BMI。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分析比较组间生存率的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CAPD患者,平均年龄51+12岁,男女比例1:1.4;其中39例(30.0%)合并有糖尿病,腹型肥胖者71例(54.6%)。与非腹型肥胖者相比较,腹型肥胖组中患者年龄偏大(55±10 vS.46±13,P<0.001),合并糖尿病者及女性患者居多(39.4% vs. 18.6%, P=0.01; 70.4% vs.42.4%, P=0.001)。同时腹型肥胖组患者有较高的年龄校正后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aCCI)评分(3.8±1.4 vS.3.0±1.4,P--0.002)及BMI (25.4±3.0 vs.21.6±2.7, P< 0.001)、总胆固醇(200±53 vs.183±36,P=0.039)、甘油三酯(179±121 vs.120±49,P=0.001)。随访53.3±33.3月,其中26例患者死亡(20.0%),其中12例死亡患者原因为脑卒中或心血管疾病,5年存活率为40.8%。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腹型肥胖与非腹型肥胖组在全因死亡累积生存率(p=0.820)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累积生存率(p=0.451),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校正后的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在全因死亡率中,性别、糖尿病、aCCI,BMI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在亚组中,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病因死亡率分析结果显示,非糖尿病的女性患者在4组中有较高生存率。结论:腹型肥胖可能不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腹膜透析患者中腹型肥胖较常见;性别、糖尿病、aCCI, BMI是独立的危险因素;非糖尿病的女性患者具有较高的生存率。亡累积生存率(p=0.820)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累积生存率(p=0.451),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校正后的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在全因死亡率中,性别、糖尿病、aCCI,BMI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在亚组中,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病因死亡率分析结果显示,非糖尿病的女性患者在4组中有较高生存率。结论:腹型肥胖可能不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腹膜透析患者中腹型肥胖较常见;性别、糖尿病、aCCI, BMI是独立的危险因素;非糖尿病的女性患者具有较高的生存率。第二部分锥削度指数与腹膜透析患者预后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目的:研究锥削度指数(CI)与腹膜透析患者预后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间在韩国仁川仁荷大学医院接受过营养评估的行CAPD治疗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30例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连续观察108个月,截至2012年7月。CI是代表腹部脂肪沉积程度的指标,CI反映个体的腰围是由身高和体重决定的圆柱体的圆周长的倍数,CI=腹围/{0.109[体重(kg)/身高(m)]0.5}。将1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CAPD患者按百分位数法分为低CI组(<1.217),正常CI组(1.217-1.332),高CI组(>1.332)。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是评估正常营养状态和营养不良/消耗的可靠指标,用于评估定义蛋白-能量消耗(PEW)情况;血清肌酐推测为替代肌肉质量的指标,以此间接评估肌肉质量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分析比较组间生存率的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I与预后的关系,评估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结果:1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CAPD患者平均CI 1.27±0.13(0.50~1.54),在高CI组中重度营养不良者多见(13例,占43%,P<0.001);高CI组与其他2组相比较,血清肌酐值偏低(8.6±3.9 vs11.4±4.0vs9.6±3.3, P=0.007);年龄偏大(59±9 vs 51±11 vs 44±11, P< 0.001);高CI组合并有糖尿病者较多(18例,60%)。高CI组与另2组相比较,有较高的aCCI评分(4.3±1.5 vS2.7±1.0 vs 3.4±1.4, P< 0.001)、WC (cm) (93.1±5.5 vs 75.1±12.4 vs 86.1±6.7, P< 0.001)及腰臀比(WHR) (0.95±0.07 vs 0.87±0.06 vs 0.92±0.05, P<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高CI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CI组患者(23.3% vs 53.3%,p=0.01);校正了性别、腹膜炎发病次数、aCCI、SGA、BMI、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等因素后,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高CI组的全因死亡率(HR:14.98,95% CI 2.73~82.24)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HR:19.82,95% CI 2.13~184.2)明显增高,提示高CI为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部脂肪沉积增多可能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高CI的腹膜透析患者中营养不良者较多见,血肌酐偏低,可能与PEW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