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复译中的选择与顺应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ti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译是一种重要的翻译现象,随着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以及复译高潮的涌现,它得到了来自国内外译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先前的相关研究大都遵循传统的规定性研究范式,多注重具体文本的语言转化,着重对不同译本进行比较。这种研究范式的缺点在于只考虑到语言内层面,而诸如社会和文化背景、译者的意图、读者的期待和认知能力等语言外部因素被忽略了,致使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在翻译界长期被单纯当作一种语言转换。这种静态的、单方面的研究方法只会制约着翻译研究的发展,而且它无法全面、客观地解释文学复译这一现象。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尝试从描述性的研究范式出发,对复译现象加以解释。这种描述性的翻译研究突破了由单纯的文本构成的封闭空间,将翻译视为一种文化和历史现象,在社会文化这个大语境中研究翻译,考察翻译与译入语文化的互动关系。这样一来,对不同译本的对比研究,其着重点不在于找出译本的错误所在,做出价值判断,而是客观地描述不同译本的不同之处,并找出译者选择不同翻译策略的深层原因。那么,到底如何解释不同的译者在翻译同一作品时为什么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创造出不同风格的译本,而他们的不同译本为何又都受到当时读者的欢迎,我们又能否找到一种适合的理论来指导翻译过程中的决策问题呢?Yerschueren(维索尔伦)1999年在他的《语用学新解》这本书中提出了语用综观论和语用顺应论,旨在研究和分析语言的使用。他用选择与顺应来描述语言使用的过程,为我们研究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一种描述性的研究范式。因此,在这种理论的启迪和指导下,翻译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动态的选择与顺应的过程,而有关讨论则在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两个层次展开。用这种方式,翻译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说,翻译策略的选择(归化或异化)、复译的必要性等,可以被合理的解释。为了使本文研究更具有说服力,从语言内和语言外两个方面,并结合时间因素,作者对比研究了《苔丝》的两个不同时期的中译本,旨在分析和研究这一历时复译现象中的选择与顺应。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翻译中充满了动态的选择与顺应。译者可以根据顺应的需要灵活的选择某一种翻译策略。译本是译者动态顺应和选择的结果。因此,用静止的绝对的观点来评价一个译本的好坏是不合适的,只有对原文结构、社会背景、翻译目的和读者期待等因素的顺应程度最高的和最合适的译文才可以被评论为好的译文,为广大读者所接受。Verschueren的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使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对语言内和语言外的因素做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来探讨翻译中的具体问题,这一点不同于只侧重于语言转换的传统的研究方法。
其他文献
<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因而广告宣传对于商品的推广也越来越重要。商家和广告商用尽各种方法,以图通过广告使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
期刊
对河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组织开展的实验室间比对情况进行分析及评价,通过实验室间比对验证检测能力,对检测过程是否满足预定目标的能力进行确认,提升检测水平和检测质量,为进
中国古典诗歌是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由于广受喜爱,越来越多的优秀诗篇被翻译成各种语言。但多数译文为了追求韵律和音节之美,而忽视的意义的表达。这就导致了在理解原
论气功的历史跨度和时代特征中共姜堰市委员会宣传部潘国良(一)气功具有很长的历史跨度中华气功的历史跨度很长。追溯伏羲,长达7000年。从黄帝算起,也有5000载。它历经中国的原始共产主义
期刊
目的:调查我院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方法:查阅医院门诊处方,采用限定日剂量法(DDD)、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指标对我院2007~2008年门诊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