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off-pump)冠状动脉搭桥术和体外循环(on-pump)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及术后心脏损伤后心肌酶学和术后1周的心功能指标的比较,对比两种冠状动脉搭桥方法对心肌保护的程度。 方法:选取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012年9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断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需要外科手术的患者70例(合并有先心病、瓣膜病、明显肺动脉高压、术前肺功能障碍严重患者、LVEF<30%患者、一个月内心梗患者排除),分成两组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组(Off-pump CABG组)和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组(On-pump CABG组),于术前、术中、术后十个时间点采取静脉血检测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术前、术毕、术毕4小时、术毕24小时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对于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l周对心功能相关指标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E/A比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末期直径(LVEDD)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我们队所入选的70名患者,分别行冠状动脉搭桥搭桥术,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无死亡病例,术后无大出血及二次开胸止血情况发生,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心肌梗塞、再灌注心力衰竭及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在术中、术后不同时间点Off-pump CABG组与On-pump CABG组测得的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Ⅰ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在术后1周Off-pump CABG组与On-pump CABG组通过心脏超声监测的心功能指标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E/A比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末期直径(LVEDD)相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nⅠ、CK、CK—MB和术后心功能的对比观察,Off-pump CABG组比On-pump CABG组对心肌损伤的程度小,不停跳搭桥心肌保护明显优于体外循环下心脏停跳状态下的搭桥术。但观察早期的临床表现,两组患者无明显的差异,说明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心功能的保护程度的判断不能仅靠临床表现的观察,结合生化指标及心功能评估意义更大。 1.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冠心病患者心肌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2.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比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肌保护好。 3.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搭桥术后患者ICU期间的并发症较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少。 4.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对患者心功能的保护优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所有我们可以考虑对术前心功能差、术前合并症多且多脏器功能不全及高龄的患者首先推荐应用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