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协同式”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探索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科技、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日益被重视。如今,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进入从外延发展为主转为内涵发展为主的阶段。发展内涵的同时,遇到了教育质量以及教育资源等问题。其实质是原有的研究生教育模式阻碍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了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发展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协同式培养模式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研究生协同式培养模式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创新人才,由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以协同的关系,突破原有只在学校培养研究生的形式,让全社会参与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培养模式。 为了发展协同式培养模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建了“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这一载体进行探索。“培养基地”中有发展好的也有发展落后的。发展较先进的单位中也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如最为先进的是体制上得到合并,其次是形成了联合组织,最为普及的是通过项目的合作。 本文第一章对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进行了探索。第二章首先从概念与定义上对研究生协同式培养模式进行了论述;其次,以协同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作为理论基础进一步进行论证;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研究生四个培养模式为特征的历史发展阶段。第四章分析借鉴了三个代表性地区(美国、欧洲、东南亚)七个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韩国)目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总结当今世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第五章论述我国协同式培养发展的情况;第六章是对“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探索研究;第七章对如何在我国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式培养模式的思路框架。
其他文献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教育的现实,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要求当代大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扩招以来,相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越来越受到社会和群体的重视,数字校园网亦应运而生。教学平台,作为一个数字网络校园的一个重要产物,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研究。如何搭建出一个适
随着世界范围“汉语热”的不断升温,全世界每年都有近千万的人在学习汉语。计算机语音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d上)成为了可能,本文正是结合了这两大研究热点,针对
学位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代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这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直接影响,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作为从事教
学位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全世界每年都有大量的学术活动、国际会议需要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英语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成为我们与世界对话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