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教育的现实,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要求当代大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扩招以来,相继出现了学业警告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而且面临着日益增长的严峻形势。为此,针对高校学业警告学生的帮扶教育展开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对于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自身、学校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学业警告是指对大学生在学习中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问题和情况进行的紧急提示或预先告知,目的在于督促大学生加强对自己学习的组织与管理,防止大学生直至毕业才发现未完成学业的一种学业警示。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学习困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某大学普通学生的学习困难现状以及学业警告学生的现状展开调查研究,试图从大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及社会四个角度对高校学业警告学生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探讨高校学业警告学生的帮扶教育策略,提出学业警告学生帮扶教育的基本原则及实施方案并进行实践探索,同时应用心理测量技术对学业警告学生帮扶教育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帮扶教育的效果进行了比较性研究。最后结合高校学业警告学生帮扶教育实施过程的实际情况,凝练出高校学业警告学生帮扶教育实施的经验与启示,为其他高校学业警告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学业警告学生的现状不容乐观,学业警告更多地出现在男大学生且集中于大三年级的工科学生中;高校学业警告学生的形成离不开学生自身、家庭、社会及学校因素的影响,其中与学校因素的影响更为密切;高校可以通过多方教育、建章立制、深化改革、传递师爱、营造氛围等五个方面来关注、规范、支持与巩固高校学业警告学生帮扶教育工作;高校学业警告学生的帮扶教育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以及个人、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完善,取得更大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