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主要运用免疫印迹法和放射免疫法技术,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hydrochloride, ISO)建立心肌肥厚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以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s, JNK)信号转导通路为切入点,研究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细胞JNK信号通路的影响,为针灸临床研究提供思路,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 (Sprague Dawley)大鼠30只,雌性,170±10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每日上午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3.0mg/kg,14d;模型组,每日上午颈背部皮下注射ISO制备大鼠左心室心肌肥厚模型,3.0mg/kg,14d;电针组,每日上午颈背部皮下注射ISO3.0mg/kg,14d。大鼠穿自制鼠衣,参照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研究会制定的“实验动物针灸穴位图谱”取内关穴,0.30mm×15mm华佗牌毫针针刺,接HANS-200型电针治疗仪,选用连续波,频率2Hz,强度为1mA,通电20min,每天1次,14d。所有大鼠于相应处理结束后称重隔夜取材:麻醉后开胸摘取心脏并分离左心室称重;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2 (AngiotensinⅡ, AngⅡ);免疫印迹法检测JNK、磷酸化应激激活蛋白激酶(Phosphorylation Stress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JNK)含量;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肥厚指数升高,JNK、p-JNK表达含量增高,AngⅡ含量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心肌肥厚指数下降,JNK、p-JNK表达降低,AngⅡ含量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1,电针内关穴能显著降低心肌肥厚大鼠心肥指数、心肌细胞中JNK和p-JNK含量以及心肌组织中AngⅡ含量,说明针刺调节心肌肥厚与JNK信号通路有关。2,JNK作为调节心肌肥厚信号通路之一,电针可能是通过调节上游神经内分泌因子来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