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绒藏族是藏民族的一个民系,其社会文化的相对独特性在上世纪30年代就吸引了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目光,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史学、考古学和民族学领域对嘉绒藏族的研究颇为深入,但针对嘉绒藏族的社会学研究尚不多见,遂本文尝试以社会学的学科视野对嘉绒藏族予以关注。嘉绒藏族目前仍处于以农为主的农牧社会阶段,加之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传统的限制,“寨”依旧是嘉绒藏族社会最普遍的聚落形式和最广泛的基层,是嘉绒传统生活方式保存最好的地方,也是考察现代要素如何对传统生活方式形成冲击的窗口。村落人际关系的组织形态和日常交往的基本模式是嘉绒社会基层结构和社区生活图景的集中反映。本文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选取马尔康境内的西索藏寨为样点,探析嘉绒村落人际关系传统格局及其现代分化。在传统的嘉绒藏寨中,以“房名”为象征的继嗣和婚姻规则使核心家庭成为嘉绒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并且排除了扩大家庭和宗族组织的存在,亲属关系呈现为相对松散的状态,但以“房名”为记号的乱伦禁忌使绒人在婚姻选择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加之绒人降低婚姻成本的考虑,导致了高比率的寨内联姻,一个嘉绒藏寨实际上是血缘、姻缘和地缘的高度重合体,是人际关系的空间边界,日常交往体现出寨内的高度趋同性和整体性。近几十年来,嘉绒地区经历了史上最快速、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迁,现代政治、经济制度的渗透和外文化的融入对村落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村民的社会身份和生活习俗等都在发生相应的改变,新观念和新规则削弱了日常生活的传统支持,人际关系出现分化的端倪,现代传媒的嵌入和城市文化的辐射已经使人际交往日益个性化,市场经济体制下家庭之间的经济收入落差也导致了人际疏离,村落原有的人际关系结构和社区和谐面临冲击。西索藏寨中自然的未分化的人际关系格局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日常生活的共同性仍然是社区和谐的基础,村落的礼俗性依旧在很大程度上抗拒个体交往的利益导向、压抑现实的利益矛盾并抑制对抗性的人际冲突,但村落的生活形态及其传统支持被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导入市场,对人际分化产生了拉动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