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隐喻在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开始,它就慢慢成为人们思维的一种方式。人们也开始用隐喻的方式来认识我们的世界。人们对隐喻的理论认识经历了一段跨越性的发展,人们不再只把隐喻看作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修辞手法,而是把隐喻归结到人类的认知活动中,认为它是与人类的认知相互联系的。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当代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即从“源域”映射到“目标域”。通常是用人们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去表达人们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借此实现人与人之间更好的交流与沟通。但是这种映射关系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以概念间的相似性作为基础,在这一基础上使具体概念的某些特征在抽象概念中得以明确体现,从而完成两个概念之间的映射。只有在不同事物间建立这种相似性的关系,才能使我们重新认识目标域的特征,扩大我们的词汇量。基于对指人专名词语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词语已经慢慢丧失了专有的语用意义,而是更多的被赋予实际的语用含义。这在对留学生的教学中就应格外引起注意。本文在大量的语言事实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总结,以期对人们的日常应用及留学生的学习运用起到指导性作用。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研究材料和方法。论文主要对专有名词中指人名词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通过北大语料库、汉语词典、对外汉语教材、人民日报等多种材料入手进行例证分析。从而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起到指示作用。第二部分:指人专名词语的界定。这部分主要介绍本文进行研究设计的相关语言学分析方法,对指人专名词语进行界定,从而确定其在语言和言语中的地位,进一步引出指人专名隐喻的理论体系。第三部分:指人专名隐喻的语义和功能分析。首先确定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的观点并进行语义分析,对隐喻理论有个整体宏观的把握;其次进行指人专名隐喻的功能分析,指出其功能特点及语用价值;最后指出这一社会化过程——专名词语的意义泛化。第四部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指人专名词语隐喻意义的考察和教学。通过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留学生学习中遇到的专有名词问题,找出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对教学有所帮助。本文对指人专名隐喻理论的深入探讨研究,更能在现实的交际应用中起到指示作用。第五部分:结论。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