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POM模式基础上,建立一个σ坐标系下的三维斜压预报模式,考虑了海底地形、外来流、长江径流、海面风应力、海面热通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好地模拟了夏季东中国海环流的特征。在此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分别改变风场、长江径流量、台湾海峡入流量、海底地形,以及在正压条件下进行数值实验,以考察它们对东中国海环流和长江口上升流的影响。 数值模拟和数值实验的结果表明,黑潮在流经东海时沿东海陆坡流动,其途径随地形有所变化,在其两侧出现一些涡旋。在台湾东北部近海存在因黑潮冲上陆架形成的上升流低温分布。 夏季台湾暖流上层水主要来自台湾海峡,50m以下的深底层水主要由台湾东面黑潮的次表层水入侵陆架生成。台湾暖流沿着闽浙近海向北流动,大约在29°30′N~31°N向东转向。台湾暖流另一部分继续北上,其表层高盐水能延伸至长江口附近,底层高盐水舌能越过长江口到达苏北近岸。 夏季进入朝鲜海峡的对马暖流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台湾暖流、黑潮分支、长江冲淡水与西朝鲜沿岸流及台湾暖流的混和水。 长江冲淡水在流出长江口后,受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和夏季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颀士论文 一 偏南风及地形的影响,很快转成向北流动,一直到34”N附近,在 黄海冷水团环流的诱导下,转向东南流动,指向济州岛方向。在长 江口东北面还存在两个中尺度涡旋。 夏季黄海冷水环流由南北两部分组成,10~20m层流速较大,底 层流速较小。在青岛一石岛附近还存在一个中尺度的反气旋型涡 旋。由于黄海冷水团的盘踞,使得夏季黄海暖流减弱,主要流向济 州海峡0.夏季在长江口海区北部,大约12ic50’E~123”20’E,31o N~32“30’N之间存在一带状分布的上升流区,它的成因与浙江 沿岸上升流基本相同,都是由台湾暖流与海底地形相互作用的结 果,另外,夏季盛行的偏南风也将加大长江口上升流和浙江沿岸上,升流的流速。此外在长江口上升流南部,约 30”N~31o 10’N之 间存在一下降流区,隔断了长江口上升流区和浙江沿岸上升流区的 直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