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径角挤压和热处理对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sxf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等径角挤压和热处理对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选择可热处理合金ADC12,探究热处理对ADC12-GNPs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选择可变形铝合金2014,探究等径角挤压对2014-GNPs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T6热处理对石墨烯增强的ADC12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T6热处理后,Si相的平均尺寸从57.2μm下降到16.3μm。由于位错为Cu元素提供了有效的扩散通道,析出的Al2Cu优先在GNPs/Al界面成核,因此界面处第二相分布较多。此外,因为活性溶质原子自发地减少能量并转移到晶界,在晶界处可以观察到均匀分布的Al2Cu相。与ADC12-0.9wt.%GNPs复合材料相比,ADC12-0.9wt.%GNPs复合材料/T6的极限拉伸强度(319.6 MPa)、屈服强度(245.8 MPa)、伸长率(3.26%)和硬度(180.6 HV)分别增加37.58%、36.40%、26.36%和49.88%。由于GNPs的加入,ADC12-0.9wt.%GNPs复合材料比ADC12合金提前2小时达到时效峰值。同时,GNPs在时效强化的同时产生了载荷传递强化、位错强化以及Orowan强化,共同促进了力学性能的提高。此外,通过对ADC12、ADC12-0.9wt%GNPs复合材料以及ADC12-0.9wt%.GNPs复合材料/T6在相同载荷下进行摩擦磨损试验,进一步探究不同载荷对ADC12-0.9wt%GNPs复合材料/T6耐磨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材料的SEM形貌分析以及EDS分析发现:在载荷为40 N时,ADC12基体的磨损率为29.8×10-3mm~3/m,与ADC12-0.9wt.%GNPs复合材料的磨损率17.3×10-3mm~3/m相比,磨损率降低了41.94%。这是因为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充当润滑剂的作用,增大了耐磨性,减小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在实验过程中,ADC12-0.9wt.%GNPs复合材料/T6由剥层磨损逐渐向磨料磨损转变,随着施加载荷的增大,材料由磨料磨损向剥层磨损转变。载荷的增加,导致碳膜形成面积增大,摩擦系数逐渐减小。随着载荷不断加大,磨屑平均直径尺寸增大,部分摩擦销表面的石墨烯被磨碎或者拔出,摩擦热促进了碳膜的形成。对2014-GNPs复合材料进行单道次等径角(ECAP)挤压处理,在单道次ECAP工艺条件下,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以及石墨烯的分散度呈现出先变好后变差的趋势,当石墨烯添加量为0.8%时,平均晶粒尺寸为28.4μm。对2014-0.8wt.%GNPs复合材料进行挤压温度探究,随着温度的提升,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在300°C时平均晶粒尺寸为20.7μm。此时,抗拉强度为497.3 Mpa,屈服强度为406.2 Mpa,延伸率为8.7%,硬度为348.7 HV,比2014复合材料分别提升了62.30%、52.08%、67.31%和77.64%。2014的拉伸断口为脆性断裂,2014-0.8wt.%GNPs复合材料为韧性断裂,然而韧窝较大。ECPA变形后的2014-0.8wt.%GNPs复合材料的韧窝细小,是韧性断裂。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满足不同场景下人们与日俱增的使用需求,电子装置正朝着封装小型化、组装高密度化的方向发展,其中电子元器件还需具备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消耗功率小、质量轻、成本低等特点。然而,传统Cu-Sn焊点在高电流密度下会出现电迁移现象,长此以往将引发电迁移失效,导致焊点服役寿命大大缩短。因此,如何制备高质量焊点成为电子封装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论文基于电迁移促进金属原子固-液互扩
学位
传统泡沫夹芯结构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隔音隔热以及良好的抗冲击性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医疗器械等领域。但在实际应用中,制品难免受到多次低速冲击的影响,例如海浪拍打、冰雹以及碎石撞击等,易凸显出泡沫夹芯结构阻抗低、易分层的缺陷,严重影响制品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能。故,在厚度方向引入缝线提升制品的层间性能以及抗冲击韧性。本文针对缝合/未缝合泡沫夹芯结构复合材料
学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具有极其优异的性能,在各方面都有着应用。然而,其存在加工成型性较差、耐热性较低等缺陷。实心玻璃微球(SGM)作为一种刚性无机粒子,可作为树脂的填充增强材料。与其他刚性粒子不同的是,SGM为球形且具有光滑的表面,能提高物料流动性,降低熔体黏度。为满足UHMWPE的实际生产需求,研究SGM对UHMWPE流变行为及热性能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本文使用熔融密炼工艺生产了
学位
轴压管件翻转成形工艺已经获得了一定应用,但其变形初期的管口内卷,特别是口径较小情况下的管口内卷研究尚不够深入,本文结合制作输电链筒零件的实际需求开展研究。本文采用一种设有外支撑的内卷模具,以一种外径为Φ31.8、厚度t为0.7、长度H为37的圆管件为研究对象,借助于Deform-3D软件进行管口轴压内卷边成形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凸模速度v、摩擦系数μ和卷边半径r对管件最大成形力及内卷质量的影响,探
学位
Al-Zn-Mg-Cu合金属于现代工业中重要的结构材料之一,未来研究方向将围绕超高强耐腐蚀、大规格高性能材料的方向开展。传统工艺在提高合金耐腐蚀性能同时往往会牺牲部分力学强度,本文旨在优化非等温时效工艺探索不同的工艺参数,改变升温/降温速率以调控析出相的大小与分布,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并分析其影响规律。研究工作如下:(1)设计固溶温度为465℃、475℃和485℃,时间为2 h和3 h的组合实验,
学位
镁合金具有密度低、高比强、高比刚、优良的电磁屏蔽等优点,被称为“21世纪绿色工程材料”。锂是最轻的金属,在镁中添加锂元素能轻上加轻,形成的镁锂合金,其密度通常在1.4-1.7 g/cm~3之间,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未来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以及3C产业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镁锂合金中,当Li元素含量超过5.7 wt.%时,原先密排六方结构(hcp)的α-Mg相中会形成体心立方结构(bcc)的β
学位
A380铝合金是一种比强度高、塑性较好且化学性质稳定的合金,是一种常用的轻质化材料。但是铸造A380铝合金内部往往有长纤维状的Si相和长针状的β-Al5Fe Si相,合金常在此处发生断裂,合金的拉伸性能因此被限制。同时合金中具有表面电势较高的富Cu相、富Fe相和粗大的Si相,常常诱发合金的电化学腐蚀。A380合金的拉伸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不足限制了A380合金的应用。添加稀土和热处理都是经济有效的改
学位
增材制造技术是本世纪以来制造业最重要的发展之一,用于制造具有独特复杂几何形状和优越功能的零部件,这是使用传统制造技术几乎无法实现的。尽管基础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直到最近十年,该技术才成熟到可以高效的制造功能部件的水平。增材制造不仅意味着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复杂的几何形状,还可以实现以前没有可行的制造技术存在的几何形状。然而,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工艺参数选择的不恰当使得制备出来的零部件产生
学位
为了实现汽车结构的轻量化,使用质轻、比强度高的纤维复合材料制备的注塑结构件代替传统金属结构件是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然而,现有基于传统结构仿真的方法忽略了注塑过程中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变化,无法准确反映纤维注塑件的力学性能。因此,本文从某企业一款汽车保险杠中支座塑件易出现断裂缺陷入手,验证了基于耦合软件Helius PFA及Moldflow、Abaqus建立的联合仿真技术的准确性和可行性,采用联合仿真技
学位
临床上静脉输注类医疗器械普遍采用含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增塑的聚氯乙烯(PVC)材质。由于在输液过程中PVC与药液进行直接接触,导致聚合物添加剂浸出或药物吸附,从而影响患者康复治疗,因此发展可替代PVC的输注材料已经成为医疗领域的趋势。近年来医械市场中出现不含酯类增塑剂的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TPEs)来替代PVC。本文为探究TPEs的输液潜力,通过动态频率扫描研究PVC与TPEs的流变行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