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M填充UHMWPE复合材料流变行为及热性能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pl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具有极其优异的性能,在各方面都有着应用。然而,其存在加工成型性较差、耐热性较低等缺陷。实心玻璃微球(SGM)作为一种刚性无机粒子,可作为树脂的填充增强材料。与其他刚性粒子不同的是,SGM为球形且具有光滑的表面,能提高物料流动性,降低熔体黏度。为满足UHMWPE的实际生产需求,研究SGM对UHMWPE流变行为及热性能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本文使用熔融密炼工艺生产了SGM含量为5wt%、10wt%、15wt%和20wt%的复合材料,并通过注塑成型加工出了性能测试样品。通过熔融指数测定仪和旋转流变仪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分析了SGM对UHMWPE加工性能及熔体结构变化的影响。采用万能试验机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脆裂及拉伸断面,分析SGM在基体中的分布及界面结合情况。通过洛氏硬度计和纳米硬度仪分析SGM对UHMWPE宏观和微观硬度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变形温度测定仪和同步热分析仪研究了SGM对UHMWPE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熔融指数随SGM增加呈先大后小的趋势,当SGM含量为5wt%时,熔融指数最多提高了15.5%。随剪切速率的增大,复合材料表观黏度不断降低,剪切应力先升后降。随SGM含量增加表观黏度和最大剪切应力不断降低,在10~20s-1时下降最明显。SGM/UHMWPE复合材料熔体具有更大的蠕变变形和较小的回复率。UHMWPE的临界应变值和特征频率都随SGM含量增加不断减小,线性黏弹性区间缩小,非线性转变提前,黏弹性转变加快。随着SGM的加入,复合材料的动态模量和复数黏度在低频区增大,而在高频区减小。高频区内,复合材料在SGM含量为5wt%时具有最小的模量和黏度,且在10wt%处出现流变阈值。温度提高了纯UHMWPE对频率的依赖性,SGM填充复合材料对频率的依赖性要大于温度的影响。SGM使UHMWPE由黏性响应转为弹性响应,剪切作用造成了SGM与基体的相界面分离。复数黏度和损耗模量在升温的作用下表现为先升后降。固定频率和应变下,温度对SGM/UHMWPE复合材料的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纯UHMWPE的内耗曲线出现两个极值,在235℃时转为黏流态。SGM显著降低了材料的内耗,并提高了黏流温度。SGM作为填充物降低了UHMWPE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但增加了在可恢复形变内的弹性模量以及宏观表面硬度。随着SGM含量增加,上述变化越明显,在20wt%处达到极值。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有一定的改善,其熔点在SGM含量为5wt%时达最大值,提高了4.3℃。热变形温度、初始分解温度、峰值分解温度和碳残留则在20wt%时达最大值,分别增加了9.8℃、6.5℃、2.6℃和2.6%。
其他文献
非晶合金具有优异的硬度、耐蚀性、和耐磨性等,在工业与生活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就如何制备出性能更优异的非晶涂层成为当前学者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分别采用微弧火花沉积技术和电阻缝焊技术制备了Zr基非晶合金涂层和Fe基非晶/陶瓷WC复合涂层。并对涂层的组织结构、物相组成、硬度和耐磨性等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采用微弧火花沉积技术在TC4表面制备了Zr基非晶涂层,研究了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及涂层在不同摩擦时
学位
热塑性聚氨酯(TPU)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聚合物,它是由软链段和硬链段通过共聚组成的嵌段线性聚合物,这一特殊结构导致它既具有高弹性,还具备一定的可塑性。因此,TPU在汽车行业、医疗行业、传感器行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但TPU在作为形状记忆性聚合物时,其耐热性能和强度等方面表现较弱,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了拓展TPU的应用范围,改善其性能成为了研究重点。碳纳米管(CNTs)作为一种优秀的无机纳米材
学位
在风能引信电源领域,实现风力发电机可靠、高效、持续且稳定输出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特性与对流风速密切相关,由于精确制导炮弹飞行速度范围宽,发电机转速与输出电能起伏较大,对引信系统安全性带来挑战。另一方面,发电机转速受控又会限制发电机的输出上限。为了在风力发电机转速有效控制基础上最大化能量输出,本文基于磁流变驱动技术与多级式发电原理开展微小型磁流变级联式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工作,在
学位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因为具有轻质高强等优良特性而逐渐替代传统金属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航空航天结构中,但是由于其在飞机结构中的应用多为物件的外部壳体,在飞机运行或维修安装过程中极易受到外来物的冲击,这些冲击通常来自不同角度具有不同的能量,可能会造成复合材料飞行器结构的严重损伤从而导致其剩余强度显著降低。因此,亟需对不同冲击条件下CFRP的损伤规律进行探究,并设法提高其冲击阻抗及损伤容限,以提
学位
使用全生物降解塑料取代聚苯乙烯、聚丙烯等传统难降解塑料已经成为治理因塑料制品滥用而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的重要方法之一。聚乳酸(PLA)作为一种符合碳中和理念的全生物降解塑料,是取代常见塑料的理想材料,目前已被大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PLA具有结晶速率较慢、机械性能较差、耐热性能较低、电性能较差等缺陷,这些缺陷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在PLA中引入纳米材料可以解
学位
镁合金作为国际公认最有潜力的轻量化材料之一,因其区别于其它传统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而被众多学者广泛关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本身固有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在植入物领域的临床应用。镁合金在正常情况下降解速率过快且过程不可控,这会导致其在降解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皮下组织聚氢现象。为了克服这个缺陷,目前常见的做法是对镁合金做表面改性处理。通过在其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不仅可以很好的提高镁合金的
学位
自从20世纪90年代索尼提出的锂离子电池商业化以来,锂离子电池(LIBs)已成为消费电子产品、电网储能和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和纯电池电动汽车(BEV))领域的最佳选择。目前,大多数锂离子电池使用石墨作为负极,而Li MOx(M代表过渡金属)作为正极。一般来说,电池的充电存储容量主要取决于负极和正极材料的特定容量,目前,商用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
学位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具有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其含有的刺激性嵌段可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壳-核结构胶束,为药物提供了天然运输通道。另一方面,同该共聚物体系中同时存在疏水性和亲水性嵌段,所形成的胶束内核致密、疏水性强,适合于疏水性药物的装载,外壳疏松、亲水性强,可有效避免胶束之间聚集沉淀,起到提高胶束溶解度、环境稳定性与药物时效性的重要作用。在药物释放领域,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胶束会容易在机械负荷条件下发生变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满足不同场景下人们与日俱增的使用需求,电子装置正朝着封装小型化、组装高密度化的方向发展,其中电子元器件还需具备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消耗功率小、质量轻、成本低等特点。然而,传统Cu-Sn焊点在高电流密度下会出现电迁移现象,长此以往将引发电迁移失效,导致焊点服役寿命大大缩短。因此,如何制备高质量焊点成为电子封装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论文基于电迁移促进金属原子固-液互扩
学位
传统泡沫夹芯结构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隔音隔热以及良好的抗冲击性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医疗器械等领域。但在实际应用中,制品难免受到多次低速冲击的影响,例如海浪拍打、冰雹以及碎石撞击等,易凸显出泡沫夹芯结构阻抗低、易分层的缺陷,严重影响制品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能。故,在厚度方向引入缝线提升制品的层间性能以及抗冲击韧性。本文针对缝合/未缝合泡沫夹芯结构复合材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