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氨基丁酸诱导蓝莓对叶斑病的诱导抗病性及其基因表达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net0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 L.)叶斑病是蓝莓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蓝莓种植面积的增加、品种的增多以及种植方式的多样化,蓝莓叶斑病病害的发生也明显增加,损失日趋严重,防治难度逐步加大,已成为蓝莓生产上的严重障碍。β-氨基丁酸(BABA)是从经过暴晒的番茄根系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次生代谢非蛋白氨基酸,可以诱导植物抵抗真菌或细菌的侵染,是一种具有广谱诱导抗病活性的植物化学诱导剂。本研究以β-氨基丁酸作为诱导剂,选取兔眼蓝莓中的“灿烂”品种为实验材料,以诱导剂诱导的接种叶斑病菌的蓝莓为实验组,未诱导的接种叶斑病菌的蓝莓为对照组,进行了转录组测序文库的构建。并对不同蓝莓品种总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和对叶斑病病叶率进行调查。通过生物学信息分析、基因功能注释和差异分析比较,从文库中筛选出蓝莓抗叶斑病的相关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中的8个相关基因在抵抗病害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探索这些基因在经过β-氨基丁酸诱导处理后对叶斑病的抗性表达变化。克隆了2个选定的高表达抗病相关基因,对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和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经β-氨基丁酸诱导后蓝莓对叶斑病的诱导抗病性表达。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经β-氨基丁酸叶面喷雾处理蓝莓植株后,蓝莓对叶斑病的抗病性明显提高。植物防御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β-氨基丁酸诱导处理后,蓝莓叶片中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高于对照。实验结果表明β-氨基丁酸喷雾处理后均可提高蓝莓叶片中PPO、POD、PAL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这些高活性的植物防御酶是β-氨基丁酸诱导蓝莓对叶斑病产生诱导抗病性的生化机制。2、构建了β-氨基丁酸诱导的蓝莓转录组测序文库,全面分析诱导接种后蓝莓叶片的基因表达变化,挖掘与蓝莓叶斑病抗病相关的基因。测序数据通过组装得到了78507个转录本,平均长度为957.92 bp,其中最长转录本长度达15693 bp,最短转录本长度为301bp。在KEGG代谢通路中注释到环境信息处理及信号转导的基因有2122个,注释到有机系统及环境适应的基因有3108个,注释到代谢的基因有7566个,注释到遗传信息处理的基因有2694个,注释到细胞过程的基因有1717个,注释到疾病的基因有3953个。在注释到疾病的转录本中,参与植物病原菌相互作用的转录本有1115个,占注释到代谢基因的14.74%,参与花青素合成的基因有35个。3、通过差异表达文库比较分析,筛选出对蓝莓叶斑病有抗病性的上调高表达基因。差异表达结果显示,上调差异基因数量为900个,下调差异基因数量为531个,总差异基因数量共1431个。在文库中高表达的70个基因中,无特征或假设蛋白的基因有24个,与蓝莓叶斑病病原相关的抗病蛋白基因有11个,编码花青素合成的基因有2个。经Blast2PHI数据库比对结果显示在与蓝莓叶斑病害相关的基因中,转录因子为第一大类,有727个;抗病防御类为第二大类,有200个;细胞循环、效应蛋白及病原致病性相关的基因为第三大类,有45个;控制a-(1,3)-葡聚糖的生物合成等基因相对较少,有7个。通过差异比较分析,从转录组文库的PHI数据库和DEG数据库中随机筛选到对蓝莓叶斑病具有抗病性的11个基因进行Q-PCR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其中8个扩增特异性较好的上调高表达基因在β-氨基丁酸诱导处理的蓝莓叶片中表达,而对照中没有表达。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诱导处理的蓝莓对叶斑病呈抗病表型,未经诱导处理的蓝莓对叶斑病呈感病表型。因此这8个基因是β-氨基丁酸诱导蓝莓对叶斑病具有抗病性的相关基因。4、对诱导表达的两个抗病基因comp126500_c0_seq1和comp126556_c0_seq2的功能进行初步分析和验证。基因comp126500_c0_seq1编码的蛋白含1077个氨基酸,构建蛋白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Comp126500_c0_seq1与猕猴桃中的抗病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并预测到comp126500_c0_seq1蛋白的保守结构域有2个,蛋白二级和三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该蛋白含有38个α-螺旋、32个β-折叠、14个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和6个糖基化位点,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comp126500_c0_seq1蛋白参与DNA修复,调控RNA拼接、胞外分泌等生物过程。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NCBI序列比对,结果发现comp126500_c0_seq1蛋白主要比对为中华猕猴桃、胡杨、栎木、榴莲等物质的抗病蛋白;基因comp126556_c0_seq2编码1167个氨基酸,构建的蛋白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comp126556_c0_seq2蛋白与野桑蚕和山黄麻中的抗病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并预测到comp126556_c0_seq2蛋白的保守结构域有3个,蛋白二级和三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该蛋白含有45个α-螺旋、16个β-折叠、13个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和9个糖基化位点,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comp126556_c0_seq2参与DNA修复、受体回收、介导运输等生物过程。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NCBI序列比对,Comp126556_c0_seq2蛋白主要比对为柑橘、野桑蚕、马铃薯、辣椒等物质的抗病基因及蓖麻leu-富集蛋白等。对两个基因的质粒构建完成后进行酶切验证,测序结果证明两个基因的片段成功插入载体。原核表达的结果显示基因comp126500_c0_seq1和comp126500_c0_seq1均成功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comp126500_c0_seq1和comp126556_c0_seq2基因都可能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核内。将comp126500_c0_seq1基因和comp126556_c0_seq2基因转化为p BWA(V)HS-ADR1-L2-Glosgfp(L2)和p BWA(V)HS-ADR1-L1-Glosgfp(L1)转基因拟南芥。抗性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拟南芥L1阳性率为100%,L2阳性率为89%。将L1、L2与野生型拟南芥(WT)一起接种蓝莓叶斑病病原菌后进行观察和Q-PCR检测。结果发现接种7 d后WT拟南芥叶片表面开始有病斑,表现出了对该病原菌的应答,而L1和L2接种蓝莓叶斑病病原菌后均未发病。Q-PCR检测结果表明,接种后L1、L2的抗病基因表达量均比接种后的WT拟南芥高,WT表达量几乎为零。以上研究结果表明p BWA(V)HS-ADR1-L2-Glosgfp和p BWA(V)HS-ADR1-L1-Glosgfp增强转基因拟南芥对蓝莓叶斑病病原的抗病性。由此可知,β-氨基丁酸诱导蓝莓体内产生的comp126500_c0_seq1和comp126556_c0_seq2这两个基因,都是对叶斑病具有抗病作用的相关基因。5、明确了花青素含量是蓝莓抗叶斑病的生理因素之一。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在注释到疾病的转录本中,参与花青素合成的基因有35个,在差异表达文库中高表达上调的70个基因中,编码花青素合成的基因有2个。为了研究不同蓝莓品种的花青素含量与叶斑病发生情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蓝莓抗叶斑病的生理因素,分别测定了9个蓝莓品种以及经β-氨基丁酸诱导后的“灿烂”的总花青素含量,并对蓝莓叶斑病病叶率进行调查。实验结果表明南高丛蓝莓品种“奥尼尔”的总花青素含量最高,高达6.5 mg/m L,含量最低的是兔眼蓝莓品种“灿烂”,含量为4.34 mg/m L。经β-氨基丁酸诱导后的“灿烂”品种花青素含量为5.16 mg/m L,比未诱导前高0.82 mg/m L。抗病性调查结果发现,9个蓝莓品种中,“奥尼尔”品种的病叶率最低为4.64%,发病率最高的是“灿烂”品种,达12.98%。根据测定结果、田间调查和相关性分析,发现花青素对蓝莓叶斑病具有一定的抗病性作用,蓝莓花青素含量与蓝莓叶斑病的发病率成反比关系。由此可见经β-氨基丁酸诱导处理,不仅可使蓝莓花青素的含量升高,而且使蓝莓对叶斑病的抗病性提高,因此花青素含量也是蓝莓抗叶斑病的生理因素之一。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文化趋于多样化发展,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潮,在这样的时代中,这样特殊的环境不仅给正值青春期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还开扩他们的视野,也对作为重要教育载体的学校提出了难题。“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如何在社会多样文化、思想的背景下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就是国家、社会和学校要面临的难题。所以为加强学生思想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并深入贯彻习总书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学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深度学习理论为达到这样的要求,提供了一个可能。因此,深度学习成为了近几年教育研究的热点内容。现实中高中生对学习物理谈之色变,那么现在的高中生在学习物理学科的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呢?本文旨在弄清楚目前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采用哪种学习方式,他们在深度学习方式中表现如何?基于学生的表现,尝试提出与之对应的策略,促进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更有效地进行深度
边境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更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和防止外部入侵的前沿地区,因此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对确保我国国土安全,边防稳定和民族团结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广西边境地区依托“兴边富民”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东盟自贸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沿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等国家与地方政策扶持及经济发展契机,区域经济进入快速发展升级阶段,因此各行各业对土地资源的
研究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及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非感染性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AS)是ASCVD的主要病理基础。在多种导致AS的不良因素作用下,位于中膜层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至内膜及内膜下层并异常增殖,而内膜层的血管内皮细
水稻(Oryza sativa)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为食。然而,虫害严重降低了水稻的产量。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Lepidoptera:Pyralidae)是对水稻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通常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稻纵卷叶螟,引起了“3R”问题,在本研究中,我们对稻纵卷叶螟的基因组进行了行测序、组装和注释,并克隆了稻纵卷叶螟几丁
AISI 201具有高硬度、高韧性、高塑性及低的导热性,良好综合机械性能致使其在装备制造领域得到大量应用。切削加工AISI 201过程中刀具易磨损,导致其寿命不长,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生产效率。刀具的前刀面是机械载荷和热载荷高度集中区域,刀具磨损破坏与此工作环境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合理的刀具结构设计能够提高刀具的切削性能,经验设计、剪裁设计和基于性能的优选设计是刀具设计的主要方法,对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一种需氧、非发酵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是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泌尿道中,为条件致病菌,易引起抵抗力低下人群发生感染。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主要是侵袭力和毒素,侵袭力是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毒素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通常病原菌的毒力越大,其致病性就
马尾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分布面积较广的乡土树种之一,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马尾松人工林在造林过程中不合理的经管管理,导致大量低产林和地力衰退等现象存在。土壤氮相关形态在人工林生长及地力维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土壤氮转化主要由土壤微生物驱动完成,但关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氮转化的微生物驱动机制仍然缺乏相关研究。林龄、母岩和施氮是马尾松营造速生丰产和维持地力稳定方面需要重
物流分拣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是新时期现代物流行业的重要构成单元,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物流行业的快速、精准和高效等问题。本文以推进物流分拣系统的精益生产、进一步提升物流分拣系统的运行效率为目标,提出了面向物流分拣系统的作业行为分析与优化方法,重点开展基于特征的行为动作获取方法与认知方法研究,以及以用户为中心的物流分拣设备优化和面向物流分拣系统优化的定制方法研究。论文结合某物
数据海量化增长、计算云端化、应用多样复杂化等新的变化为安全和隐私带来了巨大挑战,深入理解隐私并实现动态隐私保护变得尤为重要,实现隐私保护与数据效用平衡存在挑战。基于非密码学的隐私研究领域主要有隐私定义与度量、隐私分析与推断以及隐私保护算法等三方面科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有助于该领域完善其基础理论支撑,可在保证其实用性基础上提高隐私定义形式化及度量、隐私泄露机理、隐私保护方案的科学性,为平衡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