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OmpA的毒力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i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一种需氧、非发酵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是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泌尿道中,为条件致病菌,易引起抵抗力低下人群发生感染。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主要是侵袭力和毒素,侵袭力是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毒素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通常病原菌的毒力越大,其致病性就越强。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的细胞毒性因子,本研究以临床分离的AB菌株、标准株ATCC17978菌株及OmpA蛋白敲除的鲍曼不动杆菌突变株(omp A-/-AB菌株)为研究对象,对外膜蛋白OmpA的生物信息学特征、构成鲍曼不动杆菌侵袭及毒素、以及在诱导肺上皮细胞自噬及凋亡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鲍曼不动杆菌OmpA生物信息学特性本研究选取12株临床分离的AB菌株,提取其DNA,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OmpA基因,结果提示12株临床分离的AB菌株MLST分析分别属于6类ST型,均能检测到OmpA基因。提取总RNA,反转录为c DNA,利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AB菌株的OmpA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进行分析,12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OmpA基因的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OmpA基因,测序结果有24个SNP位点。比对Pubmed上OmpA蛋白的三级空间结构及跨膜结构,OmpA蛋白质有6种三级结构,均由β-桶状结构组成保守结构域,是一种跨膜蛋白。结果说明,OmpA在鲍曼不动杆菌中具有高保守性,临床分离的12株菌株中的OmpA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2.鲍曼不动杆菌OmpA敲除菌株的制备及形态观察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OmpA基因被Kn抗性基因取代的克隆菌株,命名为ATCC17978/Δomp A::Kn(omp A-/-AB)。将野生型AB菌株及omp A-/-AB菌株分别接种于LB培养基上,提取野生型AB菌株及omp A-/-AB菌株的总RNA,反转录为c DNA,利用RT-PCR检测OmpA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OmpA的相对表达水平野生型AB菌株明显高于omp A-/-AB菌株(P<0.05)。形态学观察可见,野生型AB菌落生长良好,呈圆形,乳白色,潮湿,表面光滑,不透明,略凸在中间。而omp A-/-AB菌落生长中等,形状比野生株小,颜色与野生型菌株相同,边缘整齐,表面湿润,中间微微隆起,野生型AB菌株菌落计数显著高于omp A-/-AB株。结果说明,OmpA基因在鲍曼不动杆菌维持生长活力中起到重要作用,OmpA蛋白是鲍曼不动杆菌重要的组成蛋白。3.OmpA对WTRL1细胞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野生型AB菌株感染WTRL1细胞,可导致细胞收缩、溶解率增高,细胞活力明显降低,而omp A-/-AB菌株感染WTRL1细胞时,WTRL1细胞收缩程度减轻,细胞溶解率低于野生型,细胞活力显著高于野生型AB菌株感染时(P<0.05)。透射电镜观察,可见正常组WTRL1细胞自噬极少,野生型AB菌株感染WTRL1细胞,可见大量细菌粘附、侵入细胞,细胞内可见较多的双膜空泡的自噬小体形成,并观察到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脊破裂等典型的自噬表现,同时可见凋亡小体;omp A-/-AB菌株感染WTRL1细胞时,细菌粘附、侵入细胞减少,WTRL1细胞破坏程度降低,自噬小体形成较少(P<0.05)。结果说明,OmpA蛋白对细菌粘附及侵入宿主细胞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OmpA蛋白可诱导宿主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发生,加重细胞的破坏。4.OmpA对SD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野生型AB菌株感染SD大鼠肺组织,HE染色病理学观察可见大鼠肺泡结构明显受损,肺泡腔内可见炎性渗出物,肺泡隔明显增厚、破裂,血管扩张出血,各级支气管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纤毛黏连、倒伏。而omp A-/-AB菌株感染SD大鼠肺组织,HE染色病理学观察可见大鼠肺泡结构受损减轻,肺泡隔轻度增厚、破裂,各级支气管周围可见少许炎性细胞,病理学评分明显低于野生型AB菌株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可见野生型AB菌株感染SD大鼠肺组织,大量细菌粘附、侵入大鼠肺组织细胞,细胞内可见双膜空泡的自噬小体,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脊断裂,线粒体空泡形成,同时可见凋亡的发生;而omp A-/-AB组细菌粘附、侵入肺组织细胞少,肺组织细胞破坏程度低,自噬小体形成较少(P<0.05)。结果说明,OmpA蛋白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宿主细胞时,对细菌粘附、侵入及诱导肺组织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5.OmpA对肺组织细胞P62及LC3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野生型AB菌株及omp A-/-AB菌株分别感染WTRL1细胞及SD大鼠肺组织时,野生型AB菌株可导致WTRL1细胞及SD大鼠肺组织的P62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omp A-/-AB菌株感染组(P<0.05),而LC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omp A-/-AB菌株组(P<0.05)。说明鲍曼不动杆菌在感染宿主时,OmpA可导致自噬相关蛋白P62表达降低,LC3表达升高,并表现出肺组织细胞自噬的发生。6.OmpA对肺组织细胞m TOR、pm TOR表达水平的影响利用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分别使用野生型AB菌株及omp A-/-AB菌株感染WTRL1细胞及SD大鼠肺组织时,野生型AB菌株可引起WTRL1细胞及SD大鼠肺组织中的m TOR及pm TOR蛋白表达水平低于omp A-/-AB菌株感染组(P<0.05)。使用自噬通路中重要分子m TOR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干预后,m TOR及pm TOR表达水平进一步降低,P62表达水平下降,LC3表达水平升高,自噬反应增强;使用m TOR促进剂氯喹(CQ)干预后,m TOR及pm TOR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62表达水平升高,LC3表达水平降低,自噬反应减弱,与omp A-/-AB菌株感染组趋势一致(P<0.05)。结果说明,OmpA通过m TOR通路诱导肺组织细胞自噬。7.OmpA对肺组织细胞p AMPK、AMPK的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野生型AB菌株及omp A-/-AB菌株感染WTRL1细胞及SD大鼠肺组织时,WTRL1细胞及SD大鼠肺组织中的p AMPK蛋白及AMPK蛋白表达水平在野生型AB菌株感染组明显高于omp A-/-AB菌株感染组(P<0.05)。说明OmpA诱导肺组织细胞自噬,可能是通过提高m TOR信号通路上游的AMPK和p AMPK基因的表达而发挥作用。8.OmpA对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野生型AB感染WTRL1细胞,Flow cytometry检测不同时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对SD WTLRs细胞凋亡的水平。结果提示与正常组比较,第1h、3h WTLRs细胞凋亡逐渐增加,第3h凋亡及死亡率最高。而omp A-/-AB感染3h组、AB+CQ 3h组WTRL1细胞凋亡低于野生型AB感染组。9.OmpA对肺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野生型AB菌株及omp A-/-AB菌株感染WTRL1细胞及SD大鼠肺组织,通过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野生型AB菌株感染组的WTRL1细胞及SD大鼠肺组织中Beclin-1、JKN1、Drp-1、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omp A-/-AB菌株感染组(P<0.05),Bcl-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omp A-/-AB菌株感染组(P<0.05)。结果提示,鲍曼不动杆菌在感染宿主时,OmpA蛋白可导致凋亡及自噬的关键相关蛋白Beclin-1升高,同时引起凋亡相关蛋白JNK1、Drp-1、caspase-3、caspase-9升高,Bcl-2水平下降,说明OmpA可导致肺组织细胞线粒体损伤,诱导凋亡的发生。10.OmpA对SD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野生型AB菌株及omp A-/-AB菌株感染SD大鼠肺组织,通过ELISA检测方法,可见野生型AB菌株感染组SD大鼠的血清中的IL-1β、GM-CSF、INF-γ和TNF-α表达水平较omp A-/-AB菌株感染组明显升高(P<0.05)。结果说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SD大鼠肺组织时,OmpA可导致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综上,本研究从OmpA蛋白生物信息学特征、野生型AB菌株及omp A-/-AB菌株感染SD大鼠肺组织时,被感染细胞超微结构与诱导细胞自噬、凋亡分子调控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可见OmpA蛋白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是其毒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加重宿主局部及全身的炎症反应,是诱导细胞自噬及凋亡的重要分子机制,本研究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硒元素作为生物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在人类的生长及发育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有机硒化合物在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生物活性,对有机硒化合物的开发应用研究是目前化学、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等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硒氰酸酯是一类有机硒化合物,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发了不少在有机化合物中直接引入硒氰基官能团的新方法,并合成了许多新型有机硒氰酸酯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显示出不同生物活性,引起人们对硒
目的:广西美登木Maytenus guangxiensis C.Y.Cheng et W.L.Sha为卫矛科(Celastraceae)美登木属(Maytenus)中国特有植物,也是广西特有品种。其根、茎、叶均可入药,有抗炎、抗肿瘤等活性。但广西美登木化学成分的研究鲜有文献报道。因此,为了进一步阐明该药材有效成分,本课题组对广西美登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分离、鉴定工作,并对其中部分三萜类化合物
石刻作为一种媒介,具有质地稳定、易于保存的特征,其所承载的内容能够跨越时间而成功获得传达。桂林摩崖石刻是桂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收录的铭文类桂林石刻共有1732件,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关于桂林摩崖石刻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考古学、文学以及金石学等方面,从传播学角度把石刻作为传播媒介来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切入,将石刻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媒介,运用文献研究、内容分析等方法来探讨桂林摩
随着社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人才总量不足致使社会各界对人才的渴求度不断攀升,为实现我国“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各高校对人才的需求趋之若鹜。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第一资源,合理的人才流动带动了各高校间的学术融合,促进各学科间的交流和发展,与此同时也加剧了不同地域和组织间对人才的相互竞争,人才流失问题与国家政策、经济、政治、地理等各方面均密切相关,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是地方人才聚集地,在为
当今世界文化趋于多样化发展,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潮,在这样的时代中,这样特殊的环境不仅给正值青春期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还开扩他们的视野,也对作为重要教育载体的学校提出了难题。“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如何在社会多样文化、思想的背景下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就是国家、社会和学校要面临的难题。所以为加强学生思想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并深入贯彻习总书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学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深度学习理论为达到这样的要求,提供了一个可能。因此,深度学习成为了近几年教育研究的热点内容。现实中高中生对学习物理谈之色变,那么现在的高中生在学习物理学科的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呢?本文旨在弄清楚目前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采用哪种学习方式,他们在深度学习方式中表现如何?基于学生的表现,尝试提出与之对应的策略,促进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更有效地进行深度
边境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更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和防止外部入侵的前沿地区,因此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对确保我国国土安全,边防稳定和民族团结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广西边境地区依托“兴边富民”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东盟自贸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沿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等国家与地方政策扶持及经济发展契机,区域经济进入快速发展升级阶段,因此各行各业对土地资源的
研究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及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非感染性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AS)是ASCVD的主要病理基础。在多种导致AS的不良因素作用下,位于中膜层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至内膜及内膜下层并异常增殖,而内膜层的血管内皮细
水稻(Oryza sativa)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为食。然而,虫害严重降低了水稻的产量。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Lepidoptera:Pyralidae)是对水稻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通常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稻纵卷叶螟,引起了“3R”问题,在本研究中,我们对稻纵卷叶螟的基因组进行了行测序、组装和注释,并克隆了稻纵卷叶螟几丁
AISI 201具有高硬度、高韧性、高塑性及低的导热性,良好综合机械性能致使其在装备制造领域得到大量应用。切削加工AISI 201过程中刀具易磨损,导致其寿命不长,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生产效率。刀具的前刀面是机械载荷和热载荷高度集中区域,刀具磨损破坏与此工作环境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合理的刀具结构设计能够提高刀具的切削性能,经验设计、剪裁设计和基于性能的优选设计是刀具设计的主要方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