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媛“第一夫人”媒介形象的建构分析——以《人民日报》和新浪网的报道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各国“第一夫人”在国际舞台上越发活跃。她们不仅是一种礼仪性的存在,也是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代表。她们随国家元首出访,参与各项外事活动,关注妇女和儿童的权利,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促进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国际上,“第一夫人”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外交公众人物。她们不仅是国家领导人的出色伴侣,也是国家优秀的妇女代表。其言谈举止、服饰装扮、表情细节等都成为镁光灯捕捉的对象。西方国家成立了专门辅助“第一夫人”出席各种社交活动、处理各项事务的办公室。建国以后的中国,由于其高层政治的严肃性,以及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第一夫人”受媒介关注程度不大,“第一夫人”的作用与地位也不凸显。自2013年3月彭丽媛陪同习近平出访以来,国际、国内媒体均给予了中国“第一夫人”很高的评价。媒体关注的角度与“第一夫人”媒介形象的建构有着重要的联系。“第一夫人”媒介形象的呈现与国家对外传播、政府公关密切相连。  本文将以《人民日报》和新浪网对“第一夫人”彭丽媛的相关报道为研究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梳理中国历任“第一夫人”概况,探究国内媒体如何对中国“第一夫人”的形象进行建构。通过对“第一夫人”媒介形象建构的全方位研究,一方面,洞察“第一夫人”彭丽媛时尚典雅的智慧女性形象、温婉贤惠的东方女性形象、国货输出者和代言人形象以及热衷慈善的公益大使形象;另一方面,分析彭丽媛“文化交流大使”、“慈善公益大使”等正面形象在国家对外传播以及政府公关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本文分五个部分进行叙述。即绪论部分介绍写作缘起,国内外关于“第一夫人”的研究现状,关键概念与理论,研究价值与意义。第二章“第一夫人”与媒介形象建构,主要阐述“第一夫人”称呼由来与中国历任“第一夫人”梳理及媒介形象建构;第三章为《人民日报》和新浪网关于“第一夫人”彭丽媛的形象报道分析与形象建构;第四章为彭丽媛“第一夫人”媒介建构的启示;最后为结语部分。通过对这五部分内容的详细阐述,明晰“第一夫人”形象建构在对外传播与政府公关方面起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以社会心理学归因理论为基础,结合大众传播的功能说,以社会转型期为参照背景,通过分析媒体围绕富士康事件的归因性质报道,力图提出和论证一种新的媒介功能——媒介归因。  
新闻评论是针对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所发表的意见观点,代表了媒体和作者的立场观点,它在表达诉求,反映和引导舆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特别
在目前全国地方戏曲普遍衰落的大环境下,二人转可谓“一枝独秀”,不仅引来了大众好奇的目光,更获得了舆论的高度关注,甚至学术界的研究讨论。2008年,更是被国务院收录在“国
人类社会发展总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新传播工具的出现。纵观人类传播历史,其实质即是新的传播工具在人类生产和交往活动中不断地被改造与创新,同时伴随着社会信息系统借助新的
无论是少儿教科书的悉心编撰和创新,还是少儿一般图书的锐意出版,或者是颇受欢迎的少儿杂志的创办,商务印书馆都走在了最前面,用心系儿童、心系社会责任的态度,给予了那个年代成长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画水的中国结。”  东阳市画水镇在中国内地率先揭开这一春节民俗新景,成为名扬全球的“中国结之乡”。  近年来,中国结悄然成为中国“年俗”新景。在中国内地,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春晚舞台上的中国结布景、习惯了商店里与灯笼并挂的“年年有鱼”结、习惯了在过年时换上一套带“纽扣结”的唐装;在台湾,2010年12月25日,无线电视翡翠台文化新领域播放了名为“共赏绳艺”的中国结专题节目;在
纸媒微信公众平台是报纸的一种新形式,是报纸在新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推动下的新发展。根据调查统计,大陆共有170多家新闻媒体依托自身报纸开通了纸媒微信公众平台,占全部1400
现代社会充满风险和危机,突发公共事件呈现常态化趋势,水务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公共服务型行业,水务行业的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成为公众和传媒关注
论文的题目是《1919-1937年〈申报〉书业广告略探》,笔者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1919年5月至1937年6月间近二十年每月5日、25日的《申报》书业广告①(见附录),以此为研究样本,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