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充满风险和危机,突发公共事件呈现常态化趋势,水务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公共服务型行业,水务行业的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成为公众和传媒关注的焦点,而危机传播对事件的走向和最终结果往往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危机传播研究我国起步较晚,同时由于水务行业的特殊性以及作为危机主体的有关方面对传播科学理论缺乏实际应用的经验积累,在近年来行业突发公共事件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流言快速传播、恐慌广泛蔓延、事实滞后传递、舆论宣泄消费等四个突出问题,导致了公共部门及水务企业公信力丧失、冲击社会稳定、扰乱经济秩序、水务企业形象损害等四个主要危害。本论文首先从水务行业日常运营和突发污染两个角度分析了突发事件的传播过程,结合大量实际案例分析了产生问题的行业特殊性原因以及信源、信宿的信息不对称、受众“知沟”因素、公众心理定势、公众的选择性接触与既有倾向、传媒“把关人”责任忽视和议程设置问题、网络“意见领袖”影响、“沉默的螺旋”效应等七个共性原因,并重点选取中国“2013黄浦江死猪事件”和美国“1993密尔沃基隐孢子虫爆发事件”两个水务行业著名案例进行了危机传播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现代社会危机常态化、社会媒介化特点并结合部分案例,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通过对危机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危机传播渠道的复杂化、公众参与的能动性与广泛性、危机传播状态的紧迫性的充分认识,掌握新环境下危机传播的新特点,二是从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讯息、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五个角度把握不同对象的危机传播关键,三是通过对传播机制、传播意识、传播渠道的完善和健全,积极实施危机传播机制创新,四是从风险预警、舆论引导、危机控制、公关协调四个方面抓好不同环节的危机传播应对。为我国水务行业突发公共事件中经常成为危机主体的水务企业和政府有效开展危机传播、切实维护好公共利益及相关利益提供了有的放矢的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