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理论视阈下榆林地区生态贫困问题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ywzc2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贫困是某一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超过其承载能力,造成人们的衣食住等基本生存需要难以维持的贫困现象。本文针对陕西省榆林市整个生态贫困的以下现状:水资源匮乏,且榆林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仅占总水量的28.84%;水土流失严峻,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6900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85.9%;榆林12县(区)荒漠化面积占到监测面积的90.3%;难以利用土地面积大,耕地土壤贫瘠,尝试从生态文明理论的视角来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选取了榆林市南北12县(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24个乡镇进行实地入户调查和人物访谈,其中对子洲县前张家梁村、后张渠村共发放20份调查问卷,并且每村随机抽取一户人家进行人物访谈。12县(区)总共发放的200份问卷中,经过初步整理与分析,共得到有效问卷160份。除调查法外,同时还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本次调查以生态环境与贫困的因果关系,生态环境与贫困的地理关联,生态环境与贫困的动态影响这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榆林市南六县(丘陵沟壑区)与北六县(区)(风沙草滩区)这两个不同地貌类型区域目前生态贫困的内在原因及深层联系。内在生态系统脆弱作为诱因,加之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各种不加节制的破坏,水土治理不到位,扶贫缺乏针对性且扶贫体系存在漏洞,扶贫资金不足等以上原因共同造成了如今榆林地区的生态贫困。通过借鉴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可持续性发展理论的精髓内容,探索并提出能够缓解榆林市生态贫困的路径选择,对榆林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精准扶贫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和借鉴意义。如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在矿区推广充填开采技术,改善生态环境;打坝淤地治理水土流失;实施精准扶贫,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的有效投入。
其他文献
虚拟实践是伴随着虚拟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作为崭新实践形态的虚拟实践已经与现代生活中的每个个体密不可分,虚拟实践已经成为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
经济增长带来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不断给道路桥梁带来严峻挑战,使桥梁结构性能日益退化,有相当数量的桥的安全性低于设计规范及所在地区作用要求;由于新规范对作用荷载做了调整,部
工作岗位轮换制度为目前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所采用。实施工作岗位轮换 ,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员工的满意度 ,其作用是明显的。但由于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诸多需要克服的困
2006年我国修订了《合伙企业法》后,大量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活跃于市场。本文将在探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规则的基础上,分别从资金来源渠道、普通合法人税收制度、风险投资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我国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也就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在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行“区域优惠为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消费者会借助自己以往的购物经验及发达的信息技术来搜集产品的价格,通过比较不同零售商的销售价格来预测产品价格走向进而决定购买策略。消费者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世界主义的理想也深入到法律理论之中。在当代法学理论中,法律世界主义的理论形态和基本主张已经获得了很好的阐释。世界主义法的理论形态主要表现为超
汇率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作为价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动影响着一国(地区)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进而影响着该国(地区)的对外贸易。随着经济
目的:了解大脑后动脉的走行、分支的主要解剖特点及其变异特征;明确大脑后动脉与周围颅神经的毗邻关系及其供血范围,为该区域的开颅动脉瘤手术、环池周围病变手术及介入手术提
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得到了极大发展,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5年的56.1%,我国的城镇常住人口也从1.7亿人增加到了7.7亿人。但是,2015年我国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