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2IrO4双电层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其神经突触仿生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ldf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铱氧化物为代表的部分5d过渡金属氧化物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因其同时具备晶体场劈裂效应、电子关联效应,以及由大原子序数引起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这多种效应的竞争与平衡为在该体系中实现更为稳定(非易失)而复杂(多阻态)的阻变效应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若能通过电场对其进行有效调控,便有望在新型存储器领域实现潜在的应用。进一步地,多阻态与非易失特征与目前火热的神经突触仿生研究对器件(人工突触)的要求相符,对该类型材料电场调控的研究亦有望在该领域发挥作用。本文以典型的5d过渡金属氧化物Sr2IrO4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在SrTiO3衬底上制备Sr2IrO4单晶薄膜。在薄膜制备过程中,发现通过调节生长参数,可以实现不同类型Ruddlesden-Popper结构铱酸锶薄膜的选择性生长。随后,本研究通过微加工工艺制备了以Sr2IrO4为沟道材料的离子液体双电层晶体管器件,结合离子液体强大的载流子调控能力,研究了电场对Sr2IrO4薄膜的电导特性的调控行为,实现了双方向可控且总开关比超过1×104的阻变效应。基于这一效应,本研究进一步研究了该器件在人工突触领域的应用,实现了双脉冲易化、抑制与增强等突触特性的模拟。本论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本工作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相关内容最新的研究进展。首先是对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分类与各自特性的简要介绍。而后介绍了一系列Ruddlesden-Popper结构的铱酸锶的物性与其研究进展。最后部是对离子液体双电层晶体管器件的原理、结构与应用的介绍。第二章介绍了本研究所采用的薄膜制备与表征方法、微加工设备及电学测试平台的基本情况。第三章、四、五章为本论文的实验部分。第三章主要研究了铱酸锶薄膜的制备与选择性生长,涉及薄膜的形貌、结构表征与电学输运特性测试,以及选择性生长机制的探讨。第四章内容为离子液体双电层晶体管器件的制备与其电学性能测试。第五章以所制备的双电层晶体管器件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器件在神经突触仿生领域的应用。
其他文献
中医诊断是我国医学的瑰宝,中医脉诊经验积累了数千年之久,为民族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脉诊更是重要的中医看病手段,脉诊感知的脉搏信号反映着人体生理病理方面的重要信息。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存在着较大程度的主观经验性和模糊性,在科技发展的如今需要现代测试仪器令脉诊在定性和定量方面更加客观化、精确化。在设计方面,了解脉搏波的产生原理与波形特点,结合中医诊断标准让仪器采集的数据化的脉搏信号可以得出中医诊断下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工业装配自动化不断发展,用人成本的不断上升,这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采用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自动化装配设备,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螺丝锁付是装配的关键工艺之一,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手动或半自动的方式实现螺丝锁付的,这种锁付方式严重制约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也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不少企业开始采用全自动锁螺丝机。但是,市场上大多数全自动锁螺丝机只能锁
对苏铁(Cycas revolut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硅胶、氧化铝和Sephadex LH-20等)从苏铁茎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其结构由HR-ESI-MS、1H和13CNMR
<正>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司法权运行过程和结果的认同、信任和尊重。但司法权的公正运行和裁判结果的公正与公众的认同、信任和尊重并不存在必然的正比关系,特别是当前表
石版印刷,其英文是"lithography",这个词基本是古希腊文的直译,这种技术是德国人阿罗斯&#183;森尼非德于1976年在德国的巴伐利亚省首先发明的。该技术被应用于印刷工业,使印刷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模式对预防术后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32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定位、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及其分别与可能的下游基因:抑癌基因p27kipl、癌基因cyclin D1的蛋白表达的
现阶段,太阳能电池板成本不断降低,国家大力推广光伏发电,应用于普通家庭的光伏并网微逆变器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其需求量也不断上升。如何优化电路拓扑、提高微逆变器的效率
修订后的保险法进一步加强了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权益的保护,规范了保险业的发展,解决了许多悬而不决的法律难题。但保险审判实践中原来面临的诸多问题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依旧
随着深度学习及机器翻译领域研究的深入,基于注意力(Attention)机制的神经机器翻译(NMT)逐渐替代了统计机器翻译(SMT)。注意力机制的改进工作成为机器翻译的一个研究热点,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