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正经历着巨大而深刻的变革,经济成分、利益格局、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社会各阶层、各群体间的矛盾、冲突也逐渐显现,因此引发出了大量恶性突发事件。特别是国有企业改制、职工下岗、拖欠工资和退休金、劳务纠纷、城乡建设拆迁、干群关系紧张等社会问题引发出了许多恶性突发事件。恶性突发事件的频繁出现,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并关系到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因此,对恶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管理也成为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能。如何有效地防范、应对和化解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我国社会和政治生活中所面临的新的挑战,也是维护良好的社会和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要想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恶性突发事件,提高政府安全管理能力,就必须首先了解恶性突发事件的含义、性质及其发生原因和发生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针对恶性突发事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源头上遏止恶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建立常态的社会压力疏导通道,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本文首先界定了恶性突发事件的内涵,并将恶性突发事件与突发事件、危机事件、群体事件等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确立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然后总结了目前我国恶性突发事件的特点,系统分析了目前我国恶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并对2008国内发生的几起著名恶性突发事件进行了实证分析。面对频繁发生的恶性突发事件,我国政府的安全管理显得滞后而效能不足。接下来本文对我国政府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政府安全管理的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针对微观主体的,涉及到思想意识、制度建设等诸多领域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