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务接待,原本是党政机关运用其接待职能,对公务关系客体实施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公务活动的过程,既保证了党政机关公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又促进了经济建设与文化交流。但是,近年来,公务接待已经成为一部分官职和公职人员贪污腐败、谋求私利的手段,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这些恶习既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利益,更严重影响了党政机关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十八大以来,公务接待改革在中央及各地相继展开,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公务接待改革为样本,结合国内外公务接待的理论研究及实际现状,分析其改革的必要性,探讨其改革现状与问题成因,进而探寻符合内蒙古特色的公务接待改革的具体路径。十八大以来,历经两年多实践,内蒙古自治区公务接待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公务接待行为更加规范,公务接待费用大幅度降低,勤俭、节约、高效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接待环境得到显著净化。在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仍存在诸多弊端与问题,“有章不循”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人员思想认识模糊,观念消极落后;职能单一,合作交流职能没有发挥;公务接待未能找到一个既符合政策规定,又能体现出内蒙古特色的结合点。因此,公务接待改革要树立现代化的理念,规范公务接待规程,完善各项制度,深化合作交流职能,探寻既符合勤俭节约又体现民族特色的接待方式,全面打造富有内蒙古特色的接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