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炜,一位有生命质感的独特创作个性的作家。近年来,评论界对张炜的研究很多,不仅关注其创作的精神来源,而且对其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都有所探索,特别是主题、结构、形象等方面,但对其小说“以退为进”的写作姿态问题鲜少有人谈及。本文主要从张炜的创作个性出发,对其“以退为进”的写作姿态进行归纳总结,并解析这种写作姿态不断变化、演进的历程、原因,最后阐述“以退为进”的写作姿态在今天的文学史上所具有的意义。绪论部分主要梳理了对张炜作品和思想创作的研究现状,并阐释了论文的选题缘起、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一章张炜小说“以退为进”的写作姿态及表现形式。“以退为进”是张炜在文学创作中坚持的一种写作姿态。这种写作姿态在他的创作中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退守道德,追求理想。张炜一脚踩着传统儒家所推崇的鲜明的道德理性,一脚踩着传统道家所倡导的自由的生命境界,在这个基础之上,积极构建社会发展与道德发展同步提升的理想生活模式。二是退守民间,守望心灵。张炜以昔日的“葡萄园”“芦青河”为小说背景,辐射周围的人、山、水、小动物等,编织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人物的身上,在情节的设置中,在矛盾的冲突中,推出我们应该坚守的美好精神价值和审美追求。三是退守农业文化,批判现代文明。张炜选择回归葡萄园,退守农业文化,以此提醒沉溺在物质消费世界里的人,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统统都带上,让物质强大的同时精神一同强大。四是退守野地,走向高原。张炜以大地为根基,从中溯本追源,汲取精神力量,努力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走向精神的理想高地。第二章张炜小说“以退为进”写作姿态的演进轨迹。受大的文学环境的影响,及自身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张炜“以退为进”的写作姿态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超越四个阶段。初登文坛的张炜是满怀激情的,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田园牧歌般的文学作品,呼唤人性、人情之美。但随着新文学思潮带来的冲击,张炜开始追源溯本,产生了退守的倾向,退守道德、民间、农业文化等意象,在他的作品中初具雏形。90年代后,经过深思熟虑的张炜,做出了融入野地,踏上回归之旅,寻找精神家园,重振人文精神的决定,“以退为进”的写作姿态更加深入成熟。随着思想的发展和阅历的丰富,张炜又开始关注精神的天空,确立了对文学、社会、民族、人类审视视野,实现了对“以退为进”写作姿态的超越,并成为一种写作惯性。第三章张炜小说“以退为进”写作姿态的文学史意义。张炜“以退为进”的写作姿态在当今的文学创作市场上,是一个榜样,一种标杆。一是开创了乡土文学崭新的创作模式,开启了乡土文学的美好前程。二是知识分子精英写作的立场,人格的坚守,是一种写作人的担当。三是不一味迎合消费者口味,不被大众写作所同化,对今天的文学市场、走向来说是难能可贵的。结语部分是对张炜的总述,在对张炜“以退为进”写作姿态进行褒奖的同时,指出张炜创作姿态上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