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健康有重大威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指南推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急性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有效降低夹层患者死亡率。但主动脉支架只覆盖了胸主动脉上段,胸主动脉下段及腹主动脉并无支架覆盖,未修复的假腔及破口与TEVAR术后较高的二次手术和并发症发生率密切相关。血流动力学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病情进展关系密切,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观察血管内血流动力的改变,通过比较TEVAR术前术后主动脉的流体力学参数的变化,为临床工作评估手术疗效提供新的手段。材料与方法本文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不同转归的B型主动脉夹层模型。A模型为胸腹主动脉存在多发破口,B模型仅有两个破口,随访6个月分别对其血管建立模型并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前瞻性纳入行TEVAR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共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男女比例为4:1,年龄范围43~80岁,平均62.1±12.3岁。本研究组20例患者均有高血压,伴有糖尿病7例,术前有轻度血清肌酐轻度上升的3例,术后出现Ⅰb型内漏的2例,无Ⅱ型、Ⅲ型、Ⅳ型内漏。收集患者术前及TEVAR术后的主动脉CTA原始数据。以个体化主动脉影像为基础,逆向重建三维血管模型,对流体域进行网格划分,设置好边界条件后,导入ANSYSCFX软件中处理,对流速、压强、剪切力等指标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方法采用的是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检验采用双侧概率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前发现的剪切应力高、血流流场明显紊乱的区域,术后出现继发破口。术后假腔未闭合区域,整个心动周期内可见较长时间的涡流存在。术后观察到的高粘度区域,在随访中发现相应区域出现进一步血栓化。2.观察的20例患者真腔内各感兴趣点的压力较前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EVAR术后腹主动脉真假腔的压力差较前明显增大,通过对不同层面的真假腔压力差进行对比,分别由术前的147.03±87.91、256.80± 159.94 上升至 1934.76±574.25、1557.69±585.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真腔流量较前明显增多(118.42±19.03 vs 66.93± 10.95,P<0.001),假腔流量较术前明显减少(32.22±13.46vs 111.35±20.61,P<0.001)。与术前相比,TEVAR术后主动脉弓和胸主动脉段的壁面剪切应力较术前下降,腹主动脉仍有较高的剪切应力值,较术前上升(31.54±11.24vs 19.06±10.41,P<0.001)。结论1.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TEVAR术,术后血管真腔的整体流量较术前明显改善,有利于纠正各脏器的缺血状态。真假腔之间的压强差较术前明显增高,有利于内膜的修复,肯定了 TEVAR的疗效。术后真腔扩大后胸主动脉内的血液流动较术前稳定,胸主动脉段壁面剪切应力较术前明显下降,降低了血管壁进一步损伤的风险;腹主动脉段剪切应力增高,潜在破裂风险。2.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来分析主动脉夹层TEVAR术前及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是可行。计算流体动力学可以对血液流动情况进行模拟,有助于我们了解血液流动情况,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分析,协助我们发现血管潜在损伤或血栓化区域,更好地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视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