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体验”与萧红小说的动态演变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x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天空中,曾经划过一颗璀璨的流星,她的身世离奇曲折、她的个性本真鲜活、她的作品充满了生命的张力与艺术的天成,她就是东北女作家萧红。纵观萧红的小说创作,从1933年发表小说处女作《王阿嫂的死》,到1941年最后一篇小说《小城三月》的出版,其创作生命不足十年。然而,萧红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营造的不足百万字的小说世界,却长久地吸引着研究者的目光。1935年,由鲁迅作序、胡风作跋的萧红成名作《生死场》的出版,基本上奠定了现代评论家对萧红小说的评价基调。对萧红以《生死场》为代表的反映左翼革命、表现社会问题的前期小说的赞扬和拔高,同时也就伴随着对以《呼兰河传》为代表的书写个人情感、回忆童年生活的萧红后期小说的曲解和贬低。这种评价和研究萧红前后期作品的鲜明褒贬态度,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的新时期。新时期,海外学者葛浩文凭借一部《萧红评传》,掀起了八十年代重评萧红的热潮。当代文学研究者对萧红小说的诠释角度和评价态度,基本上是对现代文学评论者强调萧红小说政治革命性的反拨和颠覆。而萧红后期的小说《呼兰河传》、《小城三月》、《马伯乐》等之前被忽视和否定的作品,在新时期以来的研究中大放异彩。然而,无论是三十年代对萧红小说的定位,还是八十年代对萧红小说的重评,似乎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即萧红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是如何演变的。萧红小说的演变如何发生?演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影响演变的因素都有哪些?这些十分关键却被忽略的问题,正是本文研究和论证的重点。本文在宏观梳理苏俄文学对萧红小说创作存在的总体影响的基础上,以萧红小说中的“契诃夫体验”为切入点,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文学史研究、比较研究、文本细读等方法,分别考察在契诃夫文学影响下的萧红小说在创作题材、叙事模式、美学风格三个方面的演变轨迹。进而,将契诃夫体验中的萧红小说呈现为一个复杂而动态系统:从以左翼作家的身份表现革命和启蒙,到书写平凡人琐碎的日常生活;从以全知全能的视角来讲述“越轨”的故事,到打破小说与诗歌、散文的界限,生成多元视角的情调小说;从以力透纸背的笔法描写直观惨烈的人性,到沉潜在忧郁之中传递以悲为美的美感;从稚拙地营造淡淡的幽默,到娴熟地表达讽刺的喜感……
其他文献
<正>地理教育测量学指出,地理学科研究内容的特点是:①研究地表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②探寻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③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差异性;④
<正>作为地理信息的载体,地理图像能直观显示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与人文事象的静态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过程,还能够表现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在地理试题命制过程中,创新
随着科学文明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香辛料产品的使用范围逐步扩大。我国作为世界香辛料行业的生产、出口大国,由于粗放型管理模式,行业、产品较为分散,不利于集中化经
<正>一、地理试题概况(一)按地域类型分1.从总体上看,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有: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贵州、云南、广西等14
内蒙锡林郭勒盟地区存在一大片大致成北西-南东向分布的新生代火山区,南北长约160~200km,东西宽约为50~140km,面积达6300km2,北部的阿巴嘎玄武岩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东南部的达里干
工作嵌入性理论突破了传统的组织行为学分析范式,从非主观和工作之外的因素入手探讨员工行为,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等主观范畴的研究形成鲜明对比。工作嵌入性理论的提出,
随着行为公司金融研究的深入,国外学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资本结构理论——市场时机资本结构理论。本文重点从市场时机资本结构理论的理论基础,市场时机对公司融资决策和资本结
随着我国基金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已成为基金销售的主要渠道。这不仅促进了基金市场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向理财规划等方面深度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