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信念、人格五因素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pp6855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运气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把运气看作是社会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外在的、不稳定的因素,运气是不可控的,并且对事件的未来进展毫无影响;另一种观点则是把运气信念看作是一种个体内在的特征,它对人们的影响是稳定的、可控的。除了早期的归因理论将运气看作是外在的、不稳定的,是几乎不被人们所控制的一种影响人们行为的外部因素外,大多数的研究大都或多或少的认为运气是一种与人有关的内在特征,人对运气的不同态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Dark和Freedman等人首次编制了运气信念量表并对人的运气信念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认为人的运气信念具有个体差异性。本文在支持第二种在观点的命题下,从探讨运气信念、人格五因素和成就动机关系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运气信念对人们的影响。研究一翻译并修订由John Maltby等人修订后的Dark和Freedman的运气信念量表(Belief in Luck Scale),删掉了原量表一个不成熟的维度,保留了包括好运信念、坏运信念和一般运气信念等三个分量表。并验证了其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形成了中文版的运气信念量表。研究二使用了修订后的中文版的运气信念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简式大五人格量表对在校大学生被试进行了调查,并收集到了428名被试的有效数据。在对以中国大学生被试为主的运气信念得分的分析中发现,中国人在好运信念和一般运气信念上的得分较高,在坏运信念上的得分较低。其中,男女生在坏运信念上的得分差异显著,女生在坏运信念水平上的得分要高于男生,在专业、生源和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上没有显著差异。研究三采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运气信念和成就动机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好运信念和一般的运气信念对人们追求成功的动机水平有一定的影响效应:坏运信念对人们避免失败的动机水平有一定的影响效应。研究四采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人格五因素和运气信念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人格五因素特质之中的神经质对人们的好运信念有反向的影响效应,对坏运信念和一般的运气信念具有正向的影响效应;开放性对好运信念有止向的影响效应。研究五在研究三和研究四的基础之上,对运气信念、人格五因素和成就动机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发现:神经质、开放性和责任性对成就动机水平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神经质、开放性会通过好运信念和坏运信念的中介作用对成就动机有间接地影响作用。研究的结果证明了运气信念是一种稳定的、可控的内在因素,支持了第二种观点,与研究假设基本符合。从整个关于运气信念的研究来看,中国人可能更相信运气信念,并且更偏向于相信好运信念和一般运气信念;持有积极的运气信念的人的成就动机水平相对更高,运气信念对人更多的是一种积极地影响:在人格五因素中神经质能够更好的反映出人的运气信念水平,开放性和外倾性对运气信念的影响还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作用更加显著,然而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并未解除。本文运用江苏省宜兴市的中小企业调查数据,分析农村中小企
考察了不同培养基中硅藻(Nitzschia laevis)合成二十碳五烯酸(EPA)的情况,筛选出了EPA合成的基础培养基8LDM,即将LDM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提高7倍。采用此培养基进行发酵,EPA
在全国开展大练兵活动的新形势下,各地公安机关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了很多实用的练兵方法及经验。但从各地、各警种的练兵情况看内容大同小异,还缺乏层级性,也无法达到练兵的根本
根据冰山理论 ,人的才能或素质分“水上部分”和“水下部分”。水下部分构成人的潜在素质 ,它们是水上部分的基础。企业通过有效的招聘策略招聘到具有高潜在素质的人才是企业
“沉默的螺旋”是一种传统大众传播的强效果论。结合CMC(以电脑为媒介的传播)与FTF(面对面的传播)有关群体压力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网络受众从众心理的动因继续存在,从众现象
篇目体式的设计,是志书篇目设计的首要问题,经历了从旧方志到新方志,尤其是新中国首轮大规模修志以来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本文回顾这一过程,进而以分析首轮广东省全部区县
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存在选题大而空、文献综述缺乏综合归纳、框架结构不合理、论文格式和参考文献不规范、文字表达不简练准确、研究方法使用不当、理论分析不够深
本文总结历代及首轮新方志编修经验,认为志书语言风格可概括为"信"、"达"、"简"、"雅"四个字。即要求志文要真实可信,文辞通达,言简意赅,优美典雅。
在我国建立刑事沉默权制度利大于弊。我国建立刑事沉默权制度必须解决以下三方面的矛盾 :侦查资源的紧缺与高犯罪率的矛盾 ;传统的人证调查制度与对抗审判程序的矛盾 ;沉默权
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其践行路径,一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释,提升教育的吸引力;二是传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