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万物互联互通的时代,信息的获取看似更加便利,但人们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又产生了焦虑不安的情绪。出版企业在人类知识生产、文化传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出版企业通过规制化的、创造性地信息生产活动,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载体的变化,人们不再依靠纸质出版物获取信息。知识服务之风愈演愈烈,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习得技能的新途径。新兴业态的出现代表着受众偏好的转向,也反映了媒介的分化。同样致力于内容生产、知识传承的知识服务平台反映了新生事物的出现,也给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出版企业一个参照和借鉴。带有鲜明互联网属性的知识服务产品变革了原有的出版流程,打造的产品获得用户肯定的同时,变现效果明显,给出版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以尝试的转型发展路径。融合发展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涉及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面。本文着重探讨微观层面的融合发展。这一方面的融合发展对出版企业和从业者的日常生产具有直接相关性,笔者选择出版流程对此加以佐证,针对融合发展的主体等问题进行探究。本研究首先对所涉及相关主题的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了研究现状和不足,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笔者将融合发展与知识服务的时代背景相结合,界定了知识服务和出版流程的概念,并指出了出版流程对出版生产和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得到App”和“中读App”为研究对象,二者分别代表了互联网平台生产的知识服务产品和传统出版企业转型生产的知识服务产品,在业界享有一定声誉,具有典型性。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采用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出版流程为切入点,将传统出版的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设计、校对、印刷、发行等流程与知识服务平台的内容生产、营销推广、运营维护流程进行比较,以内容生产、营销推广、运营维护等具有共性特征的三个子流程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二者在每个流程均有相似性,知识服务商的出版流程也带有传统出版的痕迹,传统出版企业也在借鉴知识服务商的出版流程。但同时由于平台理念、组织方式等差异,二者在各具体流程也存在明显差异,形成鲜明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借鉴,具有融合发展的可能。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媒介的发展并不是以一种媒介的消失,另一种媒介的兴起为代价的,而是旧的媒介调整适应,逐渐适应新的业态的,因此传统出版企业和知识服务商的融合发展是改良式的,二者具备融合发展的可操作性。分析认为出版企业和知识服务商融合发展的主体应以传统出版企业为主,立足内容优势,强化互联网思维,进行理念革新,学习借鉴知识服务等新兴出版的优势,借力互补,实现一体式发展。对于博弈矛盾的理念和文化也提出了聚焦融合、内部调整等思路,给出了融合出版的流程模型,并分析了融合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希望以此为出版融合发展微观层面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