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评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z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与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一样均属于历史认识问题,即日本如何认识当年对中国及其它亚洲国家所进行的侵略问题。篡改历史教科书或参拜靖国神社只不过是其历史认识的外在表现形式。 在战后近六十年的时间里,围绕着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问题前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篡改与反篡改的斗争。尽管国际社会及日本国内的进步力量与日本自民党政府及一些右翼团体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但教科书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愈发严重。这不仅是关乎日本今后能否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问题,也关系到中日友好的政治基础。如果说,中日间的领土问题尚可“搁置争议”,但历史认识问题因其特殊性与复杂性不容搁置也不能搁置。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因为历史教科书在不断地修改,日本首相每年都去参拜靖国神社,一些政府高官不断发表刺激中国乃至亚洲邻国民族感情的言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想让过去的历史成为历史,恐怕也是一厢情愿。 本文以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运用因素分析法、比较法及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对日本教科书问题产生的背景、过程、原因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以求揭开日本为何要修改教科书、为什么敢修改教科书以及为什么能够修改教科书的谜底,透视当前日本教科书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其他文献
抗战时期,民族危机深重,全国人民急起救亡。强烈的民族存亡危机感,驱使爱国知识分子把中国文化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他们有的毅然走出书斋,投身于抗战的实际工作
影视旅游作为影视业与旅游业结合的产物,既发展、延伸了影视作为影像艺术的生命力,将无形幻象化为有形的主题旅游形式;也丰富了旅游文化的内涵,满足了旅游者审美和情感释放深度体
一、前言  二甲醚作为清洁替代能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我国也从2004年起,开始大规模投资开发二甲醚,资料显示,截止2013年12月,全国已投入近一万多个亿资金用于发展二甲醚产业,投资主体基本为大型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巨头(如新希望、新奥能源等)。全国共有规模化二甲醚生产企业百余家,总产能在1300万吨/年左右,在建和拟建的二甲醚装置还有近千万吨,若这些装置投产实现,届时国内二甲醚总产能将突破
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介绍论文的论点和主要内容、中外学术界研究现状、文献综述、选题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正文又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
本文以1879年至1949年圣约翰大学的课程英语教育、以英语为媒介的文理教育和西式校园生活为研究主体,试图以对圣约翰大学英语教育个案的微观研究,细致生动地还原出当年圣约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