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痕心迹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p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油画笔迹为研究对象,采用“笔迹”这一更为宽泛、更具包容性,同时也更具中国文化特质的概念来替换舶来的“笔触”概念,以求更为贴切、具体、全面地阐释中国油画艺术的语言特征及其文化价值。文中使用的“中国油画”概念主要是地理位置与研究范畴的指称。当下,对中国油画自身问题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可行性、现实性与紧迫性。源于历史传承、语言的表达习惯,以及概念本身在不同语境中的延展性等因素,本文并不执着于“笔触”与“笔迹”概念在使用上的严格区别,而旨在通过油画“笔迹”这一线索,更为确切地阐释中国油画发展历程中独特的艺术语言探索及其背后的精神实质。对于油画笔迹,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知:第一层,是其自然属性,即油画笔迹再现客观物象的工具属性,这是从笔迹的物质层面的理解;第二层,是符号学层面的理解,即笔迹符号所承载的普遍精神意味,如:粗犷、细腻、温柔、狂野、率性等情感表达,其在画面中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第三层,是关于油画笔迹的社会文化层面的阐释,旨在破译油画笔迹背后的深层文化密码,这是从社会学的观点来揭示哲学、民族、历史、社会等因素对其产生的深远影响,也就是从更加宏观的视域来探讨油画笔迹传达出怎样的文化信息与时代精神,以及是怎样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该油画笔迹语言特质的生成。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文化认同。“笔”内含中国文化特质;“迹”折射出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中国油画在“笔迹”语言上的探索与实践,正是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的艺术创新。鉴于此,本论文并不局限在中国油画笔迹语言技术层面的研究,而是更加侧重于以艺术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去揭示中国油画笔迹得以发展的深层原因,以及其内在的精神价值与文化意义。论文通过对油画笔迹的概念阐释、文化解析、艺术特征、历史嬗变、表达方式、书写性特征、精神指向、发展动因、现存问题、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进而揭示:中国油画笔迹既是画家心灵的印记,亦是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印记。本论文共分以下七个部分:绪论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论文的创新点、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与价值以及对相关文献的综述。第一章,中国油画笔迹的概念阐释及其艺术特征。通过对油画“笔触”与“笔迹”概念的比较,指出“笔触”概念在能指范畴上的局限及二者在文化内涵层面的差异。这里“油画笔迹”与“油画笔触”概念的微差,既带来所指范围的拓展,又内含中国油画自身评价体系建构的自觉。油画笔迹的艺术特征也伴随着工具材料的不断拓展及艺术观念的演变,而在外部形态变化与内在精神指向上日渐丰富与多元。可塑性、丰富性、多样性、综合性、精神性也正是油画笔迹语言的总体艺术特征。第二章,中国油画笔迹语言的发展演变。本章将中国油画笔迹语言的发展分为:误读与初显、探索与融会、自信与彰显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对中国油画笔迹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艺术家选择何种艺术语言都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关联,油画笔迹的发展演变亦不能离开社会历史而孤立存在。本章以纵向历史发展为轴,通过历史话题、语言探索、艺术家个案分析,来研究中国油画笔迹的历史嬗变与精神实质,寻找并揭示中国油画笔迹发展进程中耐人深味的文化渊源与社会根基。第三章,中国油画笔迹的表达方式、艺术特征及精神呈现。本章首先对油画笔迹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了论述:从写实油画、写意油画、表现性油画笔迹的表达,再到抽象油画笔迹的彰显,论证了油画笔迹在不同风格作品中均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其次,通过对中西油画笔迹的横向比较研究,论证中国油画笔迹的艺术特征——书写性。中国油画笔迹的“书写性”已成为实现油画“民族风格”“中国风”“民族化”“本土化”“中国精神”的具体路径与操作方法之一。最后对油画笔迹语言与精神指向的契合进行了论证,并进一步指出:油画笔迹不仅是艺术家个体的情感表达与碎片化的现象,更是在笔迹语言中呈现出强烈的中国文化精神,并形成普遍性的群体艺术共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文提出:“笔迹心印”——油画笔迹既是画家心灵的印记,亦是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印记。第四章,中国油画笔迹语言发展动因深层考析。本章重点从哲学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国油画笔迹语言发展动因做以本质性的探究。首先,从文化基因——中国哲学思想及笔墨传统入手,分析中国哲学思想、中国笔墨对中国油画发展的深层影响。其次,分析跨界实践现象与“出位之思”理论对油画笔迹发展的助推作用。“出位之思”,指的是一种表达媒介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也试图综合另一种媒介的表达优势或美学效果。中国画笔墨与油画笔触绝不是二元对立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异质同类的融合更加有利于彼此的共存与发展。最后,论述“第三空间”理论与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这一大的文化语境为中国油画笔迹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世界正朝着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后殖民主义理论家提出“第三空间”理论,认为“第三空间”是一种灵活多变的空间呈现策略,超越了传统的二元论认知空间的可能性。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当下,国内外大的文化语境为中国油画笔迹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五章,中国油画笔迹现存问题的思考。本章分为两个部分,即笔迹语言的误区与应对策略,以及科技时代中国油画笔迹发展的新格局。在笔迹语言上“模仿他人”与“重复自己”是当前中国油画笔迹语言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在科技与技艺的博弈层面,重点论述了在装置、影像、行为、观念等艺术形式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油画笔迹语言的运用更加强化了人的“在场”,彰显了人性的力量。同时,本文提倡在科技与技艺的博弈中应形成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互动共生的新格局。结语部分对中国油画“笔迹”研究的学术价值、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总括。进一步指出:中国油画笔迹是艺术家心性与情感的图像输出,是中国文化的印记,是油画的中国表达方式,亦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
其他文献
作为贯彻“一带一路”倡议布局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经济交流的主要载体,中欧班列的开行列数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建设也在稳步增长,到2019年底已累计开行2.1万多列。然而,在中欧班列不断发展过程中,中欧班列空箱调运和租赁费用居高不下。这是因为大部分班列公司都存在去回程开行数量不均衡的问题,相当数量的空箱在境外卸货后无法运回;其次,各班列公司主要代表当地政府的利益,其自备和租赁的集
油气管道是国家能源输送最安全有效的方式,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管体缺陷,引起管道失效破坏。应力过大是导致管道失效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役管道的管体应力除了包含服役过程中由环境因素和内压引起的应力外,还包含制管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冻胀/融沉作为天然气管道中较为常见的危害,使埋地管道产生较大的位移,管壁应力增大,威胁管道安全。以往有关管道冻胀/融沉的应力分析中,大多是以零初始应力为前提
“技工荒”是中国制造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技术工人的缺乏阻碍了我国制造业转型。然而企业工人因工作产生的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简称WMSDs)加剧了“技工荒”问题,因此许多学者提出引入工业外骨骼保护企业现有技术工人。目前工业外骨骼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减轻人体负重,而忽视了操作动力工具时振动对工人的危害。鉴于此,本文设计一种穿戴式抗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简称为CPS)。随着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迅速发展,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控制
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控制在航天科技、智能交通、传感器网络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在实际中,智能体通常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且其传感器、控制
高空坠物致人损害责任(以下简称“高空坠物致害责任”)因其损害后果较为严重且难以查明侵权行为人的特性,一直是立法与司法焦点之所在,《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虽然弥补了
营商环境建设是政务环境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优质的营商环境,能够增强区域竞争力。因此,如何优化营商环境的研究,成为区域竞争力日趋加强的背景下行政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来说,在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珠海要如何优化营商环境,缩小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差距,从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这对珠海市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梳理营商环境相关理论,对营商环境、公众满意度等相关概
对于大多数的商业银行而言,对公业务的盈利多少直接关系到银行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数量也随之增加,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公业务的产品开发与营销压力也随之增大。A银行成都分行的对公业务一直是该行营收的主要来源,从成立至今该业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增加,A银行成都分行只有不断地革新对公业务的产品和营销
近几年来,随着航道、港口条件的改善,四川省水上运输有了明显的发展,水路集装箱运输从无到有,大件运输发展迅速,集装箱、重大件、旅游客运成为水运经济新的增长点。水路运输是四川省交通运输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全省国民经济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而随着四川省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水上交通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建立一个能协调调动各方救助资源的组织指挥架构,全方位、立体化的监测预警网
油气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储备物资,管道输运在国防、工业及民生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作用。在输运管道的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其所处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管道壁会出现腐蚀、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