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苷减轻糖尿病性肝损伤中炎症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糖尿病性肝损伤(Diabetic liver injury,DLI)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高血糖导致肝脏糖脂代谢紊乱,诱导肝脏炎症反应,甚至发展为肝纤维化。因此,探究糖尿病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芍药苷(Paeoniflorin,PF)是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作用。近年来,已有研究证实芍药苷对肝脏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然而,芍药苷对2型糖尿病肝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尚未有相关报道,本课题组拟探索芍药苷对2型糖尿病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为糖尿病性肝损伤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体内实验:本研究以db/db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分别给予25、50和100 mg/kg的芍药苷灌胃12周。db/m小鼠作为对照组。动物分组:db/m组、db/m+芍药苷组、db/db组、db/db+芍药苷(25、50和100 mg/kg)组。饲养12周后,检测血清ALT、AST、TG、TC和FFA。肝组织进行HE染色、油红O染色、透射电镜观察肝脏病理损伤程度。Western blot、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检测促炎因子IL-1β、IL-18和TNF-α。通过免疫组化检测F4/80。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TXNIP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LRP3、ASC和caspase-1表达水平。体外实验:选择小鼠肝实质细胞AML12细胞系。MTT法筛选出药物的毒性剂量和最适浓度,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筛选高糖刺激的时间。实验分组:对照组、对照+芍药苷组、甘露醇组、高糖组、高糖+芍药苷(4、8、16μmmol/L)组。我们用芍药苷处理高糖诱导的AML12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芍药苷对细胞因子(IL-1β、IL-18和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NLRP3、ASC和Caspase-1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芍药苷对细胞TXNIP的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分子对接实验和细胞热位移实验(CETSA)研究芍药苷对肝细胞TXNIP的结合能力。通过CO-IP实验检测TXNIP与NLRP3的结合能力。我们用TXNIP si RNA敲除AML12细胞中的TXNIP,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芍药苷对肝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体内实验:我们发现芍药苷能改善db/db小鼠的肝功能异常和肝脏病理损伤。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结果均证实芍药苷可显著抑制肝脏中促炎因子(IL-1β、IL-18和TNF-α)的表达水平。此外,我们还发现糖尿病小鼠肝脏中TXNIP表达升高,而芍药苷可以抑制糖尿病小鼠肝脏TXNIP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b/db小鼠NLRP3炎症小体激活增加,而芍药苷治疗后显著抑制其激活。体外实验:根据MTT实验结果筛选出芍药苷的最适浓度为4、8、16μmmol/L。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显示高糖刺激AML12细胞24小时炎症反应最明显。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证明芍药苷降低高糖诱导的AML12细胞促炎因子(IL-1β、IL-18和TNF-α)表达。Western blot发现高糖组TXNIP、NLRP3、ASC和caspase-1表达升高,芍药苷可显著降低上述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同样发现芍药苷降低了TXNIP的表达。通过分子对接实验和细胞热位移实验,我们还发现TXNIP可能是芍药苷的靶点。通过CO-IP实验发现芍药苷处理降低了TXNIP与NLRP3的结合力。用si RNA敲低AML12细胞中TXNIP后,芍药苷不能进一步逆转高糖诱导的肝细胞损伤。结论:(1)体内实验表明,芍药苷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肝功能的异常,减轻肝脏炎症反应。(2)体外实验表明,芍药苷抑制高糖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3)芍药苷可能通过靶向TXNIP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减轻糖尿病小鼠肝脏损伤。
其他文献
二维碳化钛(Ti3C2Tx MXene)是一种高导电新型二维材料,表面丰富的官能团使其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且有研究证明Ti3C2Tx具有优异的屏蔽效能。为解决Ti3C2Tx纳米片堆叠导致的可利用表面减小以及Ti3C2Tx基材料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本实验通过HCl对Ti3C2Tx分散液进行前处理,引入细菌纤维素(BC)作为增强相,结合减压抽滤和冷冻铸造法制备了兼具高效电磁屏蔽和抗拉强度的Ti3C2T
学位
目的:1.探究棕榈酸对成骨细胞的损伤作用。2.探究利拉鲁肽对棕榈酸导致的成骨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MC3T3-E1(小鼠成骨细胞系)细胞体外培养。(1)通过CCK-8、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FCM)以及荧光显微镜观察活性氧(ROS)以确定棕榈酸刺激的最佳时间和最佳浓度;(2)利用CCK-8、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确定利拉鲁肽作用的最佳时间和浓度;然
学位
背景和目的: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并且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DN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就是肾脏细胞外基质(ECM)蛋白积聚,从而导致肾小球系膜区扩张,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而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在调节系膜区基质的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对于DN的治疗策略并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寻找新的治
学位
超导体作为一种极有可能实现新一代技术革命的材料,在国民经济、军事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研究人员使用场效应晶体管结构进行电场调制,通过改变载流子浓度来调制超导体的内在特性。因为离子液体在电场传导和载流子浓度调谐中表现优异,所以其在电学调制中被广泛应用为栅极介质材料。但是目前超导薄膜的电场调制结果较为复杂,在样品制备、电学调制的优化以及电学调制对超导性质的影响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学位
胶体马达能够吸收光能等外界能量,将其转化为自身运动,是一种新型的微纳米动力机器,在生物医学、环境治理和工程应用等领域都显示出极大的应用前景。在众多胶体马达中,光驱动的马达调控方式简单、合成相对容易,且光能也是一种绿色的能源,因此在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基于二氧化钛(TiO2)的光驱动马达是一个常见的研究体系,但材料的合成质量仍有待提高,马达速度可控性有待加强,并且对于其群体行为研究仍不够系统。围绕
学位
微/纳米马达(Micro/nano motors,简称MNMs)是一种能够将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运动的“机器人”。它可以负载各种纳米药物,主动运动到病灶部位,进行靶向治疗。与传统的被动靶向运输相比,载药微纳米马达具有主动性的优势,可以极大提高药物靶向治疗的效率。自携带燃料微纳米马达能够将燃料储存在内部,在马达壳体外部附加光热或磁性响应层,当施加一定的外部场刺激(比如光照、超声、加热)时,微纳米
学位
目的研究抗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ANCA)相关性血管炎(MPO-AAV)患者血浆来源的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s)在MPO-AA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本院风湿免疫科诊断明确的MPO-AAV患者作为病例组,并记录每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伯明翰血管炎活动度评分(BVAS)。并从医院体检中心随机选取年龄和性别
学位
目的: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促进软骨内成骨的作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3)-23可以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造成骨基质矿化障碍、钙磷代谢紊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和C型利钠肽对骨形成的作用是相互对立的,因此有理由假设一些细胞内信号通路,如丝裂原活化蛋
学位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的不断应用,开发出长寿命、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的正极材料成为推动锂离子电池实用化的关键。其中钴酸锂(LCO)自商业化以来就因高振实密度、高理论容量等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首选正极材料。当前,扩大充电电压窗口是提高LCO能量密度的有效策略,却无法兼顾热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的同步提升,这主要是由于高电压下会发生结构的不可逆相变和表界面的副反应。针对以上问题,为
学位
目的1.探究在多索茶碱(Doxofylline,DOXO)存在时,抗菌药物在体外和体内模型中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的影响。2.探究DOXO对于抗菌药物活性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3.研究金诺芬(Auranofin,AUR)和异硫氰酸苯乙酯(Phenethyl Isothiocyanate,PEIT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协同抗菌作用及其机制。材料和方法1.采用药敏实验、时间-杀菌动力学实验,明确在体外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