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纤维取向结构对热稳定化反应的影响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hao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丙烯腈(PAN)纤维的取向结构是影响纤维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在碳纤维制备过程中,PAN原丝高分子链取向结构经历热稳定化过程,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影响进一步碳化过程生成的石墨微晶结构,从而对终极碳纤维性能产生影响。本论文针对PAN原丝取向结构在热稳定化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及取向结构对热稳定化反应程度及反应生成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揭示了取向结构影响热稳定化反应的机理及影响特点;并通过外力场牵伸改变取向结构,研究该过程对热稳定化反应及生成碳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揭示了牵伸诱导取向对热稳定化特征结构及碳纤维性能的影响关系,为高性能碳纤维的结构可控性制备提供了机理依据。   PAN纤维取向结构在热稳定化过程中的演变规律主要受到分子链侧氰基环化反应的影响。发生在非晶区的环化反应促进体系内应力增加,能够诱导晶区分子链进一步取向重排,导致晶区取向度增大;相应的,环化应力还能诱导近晶区分子链段规整重排形成晶区,导致结晶度和晶粒尺寸小幅增大。时温效应对环化反应影响显著,导致不同时间温度环化应力诱导PAN纤维聚集态结构变化存在差异:热处理180℃时,环化反应程度较低,环化应力诱导结晶和晶区取向现象不明显;200℃热处理30min后,随着环化反应程度提高,环化应力诱导结晶和晶区取向现象逐渐显现;220℃热处理初期,剧烈的环化反应使得应力诱导结晶和晶区取向现象更加明显,影响PAN纤维结晶度、晶粒尺寸和晶区取向度短时间内迅速增长,但随着热处理时间延长,晶区分子链逐渐参与环化反应,原有晶态规整结构被破坏,导致220℃热处理30min后,晶态结构参数逐渐减小;240℃热处理时,纤维非晶区和晶区分子链短时间内迅速参与环化反应,结晶度、晶粒尺寸和晶区取向度均显著降低。   空气气氛热稳定化反应中,由于环境介质氧对环化反应有催化作用,显著缩短了环化反应诱导期,导致PAN纤维晶态结构和取向结构演变特征温度向低温方向推移。   PAN纤维取向结构影响热稳定化反应放热行为,热稳定化反应初期,纤维取向结构对反应有抑制作用,取向度较大的纤维,初始热稳定化反应放热量相对较低;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取向分子链逐渐参与化学反应,取向结构对反应的抑制作用不断减弱;热稳定化反应中后期,取向结构越规整的纤维,热稳定化反应放热相对更加剧烈。   PAN纤维取向结构影响热稳定化结构的形成,取向度较高的纤维,容易生成较多热稳定化类芳香片层结构,且片层面积相对较大。对热稳定化PAN纤维应力-应变曲线的研究表明,类芳香片层结构生长越完善的纤维,其断裂伸长率相对更大,由于取向度较高的纤维生成类芳香结构相对更完善,因此影响其热稳定化纤维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断裂伸长率相对更大。   热稳定化同步牵伸影响PAN纤维取向结构,进而影响热稳定化反应。与原丝牵伸相比,200℃以下热稳定化牵伸能够进一步提高纤维晶区取向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牵伸率增大,晶区取向度不断增大;但较高温度时取向度随牵伸率变化增长逐渐缓慢。受牵伸对取向结构的影响,牵伸诱导取向度增长较大的纤维,其热稳定化纤维中环化反应程度相对更高,生成的类芳香片层结构相对更多。200℃热处理8min后追加牵伸,对晶区取向结构及热稳定化反应的影响已不明显。   不同热稳定化牵伸制备的PAN基碳纤维石墨结构和力学性能的研究表明,热稳定化牵伸诱导取向度增长较大的纤维,由于促进了热稳定化过程生成更大类芳香片层结构,因此影响制得碳纤维的石墨化程度相对更好,石墨结构相对更均一,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相对更大。
其他文献
在过去二十年中,为了有效利用量子点的高色纯度,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和光物理稳定性,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已得到广泛研究。在传统的QD-LEDs器件中,作为空穴注入层材料的PEDOT:PSS,具有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用两种胺(对甲氧基苯胺和4-氟苯胺)分别与邻烯丙基酚和甲醛合成了两种含烯丙基的单官能度苯并噁嗪(oAP-pa和oAP-4fa),用~1H、~(13)C和~(19)F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FTIR)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在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铂催化剂作用下用四甲基二硅氧烷对其进行硅氢化,分别得到硅氧烷双酚/对甲氧基苯胺型苯并噁嗪(TMDSBPDP-pa)和硅氧烷双酚/4-
氧还原过程是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等能量转换与存贮装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反应,但是其缓慢的动力学限制了金属空气-电池以及燃料电池的发展。目前促进此迟滞反应的催化剂是商业铂碳,但是铂的储量非常少而且价格昂贵,限制了这些新能源装置的大规模推广。由于具有良好的电子转移速率、机械强度和高透光率,石墨烯便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过渡金属和杂原子的引入使石墨烯的电化学性能进一步提高,因此石墨烯被研究者们认为
微波介质陶瓷需要有合适的介电常数(εr)、较高的品质因素(Q×f)以及较低的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为了满足LTCC(低温共烧陶瓷)技术,使元器件尺寸更小、集成化程度更高,微波介质陶瓷也
表面浸润性是固体表面重要特性之一,主要由固体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共同决定,通常采用液滴在表面的接触角大小来衡量。当表面接触角小于10°时,该表面被称为超亲水表面,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