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廉臣生平与学术思想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1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廉臣(1861-1929)系清末民初著名中医学家。何廉臣的一生正值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利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随之涌进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国外医学的传入,与中国传统医学形成鲜明对比。人们对此反映态度各异,有全盘否定中医的激进派,有闭关自守的保守派,有锐志中医改革的改革派。此时,民国政府采取诸多法令、法规限制中医,并欲取消中医,面对祖国医学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何廉臣与医界同仁,通过积极组织医药学会,编撰中医杂志、兴教育编教材,整理中医古籍,保存国粹,参加中医请愿抗争等活动,为保存中医发展中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且,何廉臣一生亦处于中国社会内忧外患,战争频仍的年代,传染病盛行,民不聊生,中医界对此积极应对,中医外感热病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何廉臣从医四十余年,勤于临床,善于总结,他对绍派伤寒与温病学说做了集大成的文献整理,出版了数部重要著作,如增订《通俗伤寒论》、《重订广温热论》、《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等,为发展绍派伤寒与完善温病学说又做出了重要贡献。何廉臣一生,经历丰富多彩,折射出近代中医发展曲折的历史轨迹。通过研究何廉臣的生平和学术思想,我们可以窥一斑以见清末民初中医学发展之概貌,尤其何廉臣的学术成就、临证经验更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学习和继承。本文重点研究何廉臣生平和学术思想,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笔者阅读了有关中国近代史包括社会发展史和中国医学通史等书籍,并大量阅读了何廉臣的相关文章和著作。此外,笔者亲自到何廉臣生活的地方,浙江杭州、绍兴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访谈,获得了有关何廉臣生平、医案、著作等第一手丰富的资料。通过对何廉臣相关资料的梳理,根据何氏的生活轨迹、医事生涯、学术成果,本论文拟从三个方面深入研究进行论述:何廉臣的家世生平和医事活动、何廉臣传承发展绍派伤寒以及其温病学代表之作《重订广温热论》的学术思想分析、挖掘整理何廉臣临床特色以及论治举隅分析。论文主体详分为:1.何廉臣家世生平2.何廉臣重要医事活动3.何廉臣继承发展绍派伤寒学术思想研究4.何廉臣温病学说代表作《重订广温热论》5.何廉臣临床特色6.何廉臣论治举隅7.何廉臣治学方法探析何廉臣生平及医事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861-1891):弃儒攻医,苏沪游学。何廉臣出身于世医家庭,祖父何秀山为绍派伤寒名家,自幼聆听庭训。初始从儒,因乡试两次不荐,遂弃儒攻医,专心学习《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医籍。与同乡名医沈兰坨、沈云臣、严继春等切磋医理,渐通医之经旨。后师从名医樊开周临证三载,始知症候之变化,疗法之活泼。继而参考明清诸多医家学说,悬壶于市,临症有效者多,但无效者亦不少。何氏在其师樊开周的建议下,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放弃诊务,出游访道,集思广益,广征博采。何氏先到叶天士学说盛行的苏州游学,在苏州居住一年,与名医马培之交往甚密,推崇叶天士之说,而自号“印岩”。后又到上海三年,何氏遇到名医则虚心请教,相与讨论。然而,何氏感到当时医家囿于论阴阳五行、气机升降、生克理论等,于是又广购西医译本悉心研究西洋医学。何氏在上海受到周雪樵、张锡纯等人改革中医思想的影响甚大,对他后来办学会、编教材、编著整理医籍等产生很大影响。第二阶段(1891-1929):医涯丰富,厚积薄发。何氏自1891年回绍兴后,与名医赵晴初继续探寻医理,同时悬壶于宣化坊、宝珠桥等地。1903年同义施医局成立,何氏在此义诊。1905年,何廉臣与周雪樵等人组织中国医学会。1907年前往日本。1908年与裘吉生、曹炳章等人创办绍兴医学会,何氏任绍兴医药研究会会长,并创刊《绍兴医药学报》。此外,何廉臣与曹炳章等合办和济药局,参与同善及凌霄社施医局义诊,积极参加中医抗争请愿等活动。《绍兴医药学报》在当时堪称中医界权威中医杂志之一,刊物发行时间达20年之久,共计发行141期,辐射面广泛,发行所多达20余个,销及海内外。此报不拘一格,思想活跃,容纳各派学术思想,是当时提供信息、交流学术较好的平台。何廉臣充分利用《绍兴医药学报》这个平台,把握驾驭全国中医学术发展的整体脉络,故能集百家之言,著集大成之作,出版了《绍兴医药丛书》,校订刊刻古医书110多种,编著整理如增订《通俗伤寒论》、《重订广温热论》、《全国名医验案类编》、《湿温时疫治疗法》等30多部重要医籍。继承发挥绍派伤寒学术思想代表之作增订《通俗伤寒论》何氏对绍派伤寒的继承与发展主要表现在其耗时13年增订《通俗伤寒论》,该书由原来的3卷变成12卷,内容增加近3倍,为绍派伤寒第一次集大成。笔者为了更深入探讨《通俗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对该书作了版本考证,确定了“何廉臣本”的学术地位。何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展了绍派伤寒,病因方面,何氏根据绍派理论及自身临床经验提出“吾绍地居卑湿,天时温暖,人多喜饮茶酒,恣食瓜果”,绍兴夹湿多,寒包火尤多。此外,六气皆能致病,尤重火邪,水火为两大病源论;病机方面,关于伤寒六经传变,何氏提出外感三层说,病变终归于中土胃,伤寒手足皆可以传经;诊断方面,何氏提出要四诊合参,不能单独以脉断证;辨证方面,六经三焦并重,其曰“病在躯壳,当分六经形层;病入内脏,当辨三焦部分”。后人称何氏为“绍派伤寒之中坚”。杜同甲谓何氏“究心岐黄四十余载,其治伤寒,尤为伤寒名家”,医学界称之为“越州翘楚”。何廉臣温热病学术思想代表之作《重订广温热论》何氏对温热病继承和发挥的代表之作为《重订广温热论》。笔者对《重订广温热论》进行了统计学分析,曾作一表格,分列医家姓名、书名、生卒年、代表著作、学术特点、方论、被引用次数等诸项,尝试运用数字分析方法,深入探讨更深层次的学术内涵。该书经何氏增订,增加了“论温热四时皆有”、“论温热伏气与新感不同”、“论温热即是伏火”、“论温热本症疗法”、“温热遗症疗法”、“论小儿温热”、“验方妙用”等7节,该书引用了叶天士《温热论》、王孟英《温热经纬》、吴鞠通《温病条辨》、邵步青《温毒病论》、薛瘦吟《瘦吟医赘》、陆定圃《冷庐医话》、王节斋《明医杂著》、曹仁伯《继志堂医案》等130多位医家的医论、验案、有效验方,进行经验集成,大大丰富了温病学的理论和内容,为温病学在清末民初进行了一次系统化、理论化、全面性的大总结。何氏提出“温热四时皆有”,扩大了伏气温病的范畴;阐明了伏气温病与新感温病的本质区别;完善了伏气温病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一因、二纲、四目;此外,何氏发挥了小儿温病九种诊断方法,将戴天章治温疫的“汗、下、清、和、补”五法,发展为发表、攻里、和解、开透、温燥、清凉、消化、补益八法;并精选历代名医之方及其师樊开周和何氏经验方补入其中,温热验方由原来的83首增至320首;何氏提倡“握机于病象之先”的诊断治疗方法。近人将《重订广温热论》用作《温热学讲义》而被广泛使用。何氏编著《湿温时疫治疗法》、《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叶天士医案按》、《增订时病论》等书,促进了温病学的发展,何氏对温病学的贡献,在近代温病发展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彭胜权所编《温病学》一书,重点论述了何廉臣在近代中医发展史中对温病学的贡献。无怪乎医学巨匠张山雷称何廉臣为“颉颃孟英、九芝,差堪鼎峙成三而无愧色”。何氏临床诊疗特色关于何廉臣临床诊疗特色,前人论述多浅尝则止,本文对何氏临床作一较全面总结。诊断方面,主张四诊合参,望诊尤重观两目,以视神气之盛衰;问诊询问二便,提出了用西医诊法测小便,试图融汇中西医;切脉提出了脉无定体,“全在临诊时一片灵机”;重视按胸腹、按虚里,以察脏腑之变化;治疗方面,外感重视透邪外出,依据地气卑湿重视治湿;用药方面,轻灵平稳、喜用鲜品。此外,何氏创立统一的医案式,分为病源、病状、病所、病变、诊断、疗法、药方、看护等8个方面,开中医规范化书写病案之先风。何氏认为“中西医理,各有所长”,从理、法、治、药等方面详细分析中西医之异同,从诊断、辨证、治疗等方面尝试中西医汇通。何氏论治举隅笔者对何氏论述黄耳、赤膈伤寒、痰饮、血证、肿胀臌蛊等证进行了整理,现举其隅,如治疗黄耳、赤膈伤寒,创立表里双解,内外兼治之法;论述痰饮证治,提出了风、寒、湿、湿热、燥、火等六淫之邪夹痰证治,详列痰晕、痰厥、痰胀、痰结、痰喘、痰燥、痰瘰,痰注、痰膈等10种痰证,丰富了痰证临床诊治;何氏论述血证治疗,治疗瘀血宗王清任分上、中、下三焦论治,止血宗唐容川四法:以止血为第一法,以消瘀为第二法,以宁络为第三法,终以补虚为善后收功之法。何氏还整理论述衄血、咳血、呕血吐血、齿血、便血、溺血六种血证治法,在继承前人基础上论述呕血吐血分肝肺论治,六淫皆可导致便血;何氏论述肿胀臌蛊,用大幅篇幅详论其治法,引用叶天士、张筱衫、陈无择、张寿甫、汪石山、林佩琴等39位前人的治疗经验,引用方剂达109方,其中包括何廉臣经验方,给后人提供了理法方药俱全的论治验案,方法完备。何廉臣治学方法探析何廉臣一生临床、理论并重,善于继承前人经验,主张一切从临床实际出发,中医文献整理直接服务于临床,这一特点一一反映在其增订校勘的30多部医籍中。何廉臣善于利用《绍兴医药学报》这一信息平台,及时将同时代众多医家之学术思想集于一报,融汇贯通,为己所用。何氏治学博采众长,引用古今百位医家学术思想,并将之系统化、理论化,发扬光大。何氏治学主张厚古不薄今,遵从古人之言,强调“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不可不悉心研究。”何氏不但能食古化古,更能饱沃新知,不但兼采诸家之长,并试图中西汇通。其在学术上不保守,不墨守陈规,主张“凡有利于发展中医学术的见解都要讲求而研究之”,何氏的治学方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探悉,学习和借鉴。此文还讨论了何廉臣融合伤寒、温病的寒温融合思想。何氏学术承继绍派伤寒,主张仲景《伤寒论》学说与叶天士《温热论》学说并举,引证古今尤其明清时期医家之说,同时吸取同时代医家治疗感证经验,对外感热证从病因、病机、病位、传变、辨证、治疗等方面试行进一步寒温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寒温融合的发展,并进一步完善了温病学说。何廉臣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医学史上可圈可点的中医学大家。
其他文献
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批判是对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思想的发展,也是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人的技术化生存境遇的真实展现。在现代性深入发展、技术化生存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研究法兰
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经济对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借助VAR模型,通过构建区位熵指数用来代表产业集聚的水平,实证结果表明江苏省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
目前,全民图书阅读率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读书的重要性,而在社会各界都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同时,视障人士这一特殊群体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家斥资
土壤缺磷是农业生产中限制作物生长与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施磷肥后,至少有700%~90%的磷在土壤中转化为难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形态。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其磷效率存
举证时限制度是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落实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制度、审限制度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实现诉讼效率、效益和程序公正价值的重要途径。在举证时限问题上,
<正>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泣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枝奇葩。唐代以后,许多文人学者对它作过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的探析和
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制度缝隙中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当时创业的环境和制度因素,掩盖了民营企业在管理上的缺陷,随着体制改革的强化,在宏观
目的:观察西沙必利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方法: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给予西沙必利(治疗组)和胃复安(对照组)对照治疗。结果:用西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治疗组总有效
<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南宋的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对“近代诸公”的诗提了三条缺点:“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